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余杭“三农” 砥砺实干跑出共富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05-20 15:11:59

乡村振兴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第一、全省优秀;共同富裕考核位列全省90县(市、区)第一名;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1.63亿元、增长2.1%;村集体经营性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21.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长10.4%,绝对值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58:1,位居全省前列……

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余杭区积极实践,寻找共富新方向、拓宽共富新路径、开创共富新成果,让余杭“三农”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共富新方向 “机器换人”生产增效数倍

“从耕地、播种,到育苗、收割,再到包装,如今的叶菜生产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近日,记者来到余杭良渚麟海现代园区,理事长何林海带着我们走进了他的“蔬果世界”。

在蔬菜大棚里,叶菜收获机正急速运行着,工人只需手持扶手简单操作就可轻松完成叶菜收割,不一会儿新鲜蔬菜便装满了篮筐。何林海向记者介绍,原来这一亩地需要2人花1天时间完成收割,现在机器只需1.5小时就能完成,人工成本相比以往下降30%,一台机器约抵20人的工作量。

但一开始,何林海对机械设备却有“排斥”心理。好在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不断派专业农机人员上门推广农机农技,组织了300余场培训会,向农户们普及专业知识。不仅如此,今年余杭区还加大了购机补助,对首次引进且总投入10万元以上的农机设施装备,给予70%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实现应补尽补。

这些暖心举措,打开了余杭“三农”人的视野。“以前总觉得种菜要靠经验,没想到还能靠这些机器搞定,不仅菜的品质更好了,产量也提高了。”何林海笑着说,“反正购机有补贴,买回来有人指导,我要试试看。”

观念改变了,何林海发展农业的底气也更足了。自2021年起,麟海现代农业园区引进高端农机设备几十台,“耕、种、收、装”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园区每天上市供应的叶菜量在20吨左右,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7400吨,总产值4500余万元。

去年以来,余杭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双强”行动,围绕水稻、茶叶、生猪三个特色产业,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找准了共富新方向,让“三农”人切实感受到当农民的幸福。目前,余杭已建成104个现代农业园区,39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5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9家、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家、数字农机应用基地4家。

“未来,余杭区还会持续深化农业双强,加大农业机械化和数智化培训,提供更多有力政策,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富。”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共富新路径 “品牌+数字”助力茶叶富农

眼下,正值径山茶销售旺季。走进杭州余杭车坑坞茶厂,一派忙碌的景象呈现眼前:工人们正在打包快递,负责人童兆民一边忙着指挥,一边处理着手机上的咨询订单……这家集生产、加工、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四年前,却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

改变,源于品牌意识的觉醒。“以前不知道要做品牌宣传,只是一门心思做好品质。”童兆民说,直到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并获全国金奖开始,他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先后注册了“车坑坞”和“径心”两大品牌商标,并积极参与各类茶王赛、茶博会等,不断推广品牌,他的“好茶叶”被更多人所知道,茶厂规模也日渐壮大。

近年来,余杭区持续开展茶王赛、径山茶汤会、中国茶圣节等茶事活动,增加径山茶文化内涵。同时,组织茶农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鼓励并支持茶企做个性化品牌创建,不断强化茶农的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径山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说做强品牌是径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那么当“金叶子”插上“数字”的翅膀,品牌又被赋予怎样的新内涵?

在余杭,不少茶叶都有了数智化的元素。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茶叶包装的二维码,就可获取茶叶的经纬度、生长、采摘、炒制、光照等供应链信息,轻松辨别径山茶的真假。“这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依靠5G物联网+区块链径山茶溯源技术,建立的视频可追溯系统。”杭州径山茶叶有限公司唐跃武介绍,通过这一数字化手段进一步确保了径山茶品牌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有了好品牌,茶农才能卖好茶,才能切实感受种茶也能实现共富。据了解,目前全区现有茶园面积7.15万亩,年总产量超9000吨。2021年茶叶产值达9亿元,“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6.27亿元。

“接下去,我们会进一步围绕‘品牌+数字化’的发展路径,鼓励支持茶企在坚持径山茶统一品牌下,开展企业个性化品牌创建和策划工作,并积极探索数字化在茶园上的应用,做好一片叶子的共富文章。”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共富新成果 “山城协作”绘就西部富美

如果把高新科技产业园落户到余杭西部山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来到余杭区瓶窑镇石濑村彭公数字农业产业园,这座新型化的产业园已初具雏形。

“目前园区基础建设即将结束,蓝莓都已种植下去,预计今年6月中下旬就可投入使用。”山行(浙江)农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宏斌向记者介绍,瓶窑镇绝佳的区位优势和公司自身发展需求,让他看准了这里。

瓶窑镇引进数字农场,余杭最西北边的鸬鸟镇则利用民宿工作日闲置资源创设“卫星办公室”。短短几个月,便有多家科创公司与当地民宿签约,在绿水青山中创新创业。目前,鸬鸟镇的其他民宿(农家乐)也在积极向“卫星办公模式”转型,通过这一创新形式盘活非周末经济,带动周边旅游业和特色农副产品业的发展。

这些西部山区小镇为何会吸引这么多高新项目、优质企业聚集?这源于余杭区实施西部富美行动并创新构建“1+5”山城协作共富机制。“乡村想共富,必须有好的资源导入。”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机制能够更好地利用未来科技城招商引智优势资源,强化西部五镇产业链与产业平台精准匹配。”

如今,西部五镇发展势头正猛,成果显著。据了解,2021年,西部五镇落户项目33个,泰熙生物、真宠科技、五彩平山等投资逾3000万元的项目8个,累计总投资已超过1.5亿元,首家农业龙头企业(双枪竹木)成功上市。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作为产业赋能的辐射极核、乡村经济的引流入口的作用,立足西部五镇资源禀赋,助推创新要素西进、合作空间拓展。”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不难想象,在“山城协作”下,余杭乡村将迸发无限力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沈维 余杭微融圈 闵玲艳 钟玉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