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九三学社学员邬强强是私域电商平台鲸灵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致力于就数字经济中的数字就业课题开展探索和实践。
在调研了杭州及周边地区多个农村后,邬强强于2021年在公司内部成立共同富裕事业部,发起“村团长”项目,通过帮助村民网上搭建AI数字小店,一头在供应端链接万家大品牌、厂商、产业基地,一头在产业端链接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来获得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兼职工作。
鸬鸟镇处于杭州的西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工业欠发达,全镇闲散劳动力较多。鸬鸟镇政府一直希望通过数字经济的方式,打造众业计划,来解决当地村民灵活就业问题。
2022年初,鲸灵集团与鸬鸟镇进行合作,开始进行“村团长”的镇级试点推广,政企联动来破解农村数字经济灵活就业难题。经过四十多天现场培训+线上实践,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村团长。目前村团长的注册总人数已超过百人。
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农具”
“AI数字小店?老师,我们文化水平不高,还是算了吧!”“鲸灵集团”培训负责人郑紫月在给鸬鸟镇村民上的第一堂课上,就感受到了挫折。
尽管浙江的互联网基建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娴熟使用互联网的村民仍是少数。后来成为优秀“村团长”的张水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张水仙是土生土长的鸬鸟镇太平山村人,17岁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杭州的洗衣机厂做零件,从早7时到晚7时,或晚7时到早7时,早晚班交替,每天机械劳动长达12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一天。后来,她听说一位鸬鸟人在家乡创办了羊毛衫工厂,就回到家乡工作,但依然是每天长时间在工厂的机械劳动。
十几年过去了,每天长时间的工作让她身体渐渐吃不消,只能从工厂离职,在家接按件计价的散活。工作之余,为贴补家用,张水仙和老公种植了3亩梨园。剪枝、养护、套袋、采摘……为了有好收成,他们披星戴月地干。她很少接触互联网,在儿子的帮助下才学会怎么使用智能手机。
“我和团队自创业以来,就想干一件事:通过科技力量降低大众网络卖货的门槛,让不懂互联网的普通人也能经营好一家AI数字小店。”邬强强有十几年的电商创业经验,在创业之前担任过阿里聚划算的负责人,他认为,互联网技术普惠是新一代互联网人的使命。这两年来,他和产研团队一个一个对需求,通过SaaS云平台不断迭代AI技术,自动设计素材、自动播货、自动营销、自动客服,几乎全链路自动化,让普通村民也能很快上手。
“在我演示过一遍流程后,村民积极性就来了,很多学员表示网上开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郑紫月表示,在一场培训后,她收获了40多位村民加入村团长的申请。
张水仙也是其中一员。在十几天的培训后,她就成功卖出一单。“我年纪大了,想找个合适的工作也不容易。在这上面买东西很方便,东西便宜质量还好,我自家用的东西都可以在上面买,还能把这些物美价廉的东西分享给我的老姐妹,她们也很开心,我通过分享也能赚一些零花钱。对于我来说,手机就是我的‘新农具’,开店和种梨园没有本质区别。”张水仙还透露,她们一个舞蹈队有十几个人,其中七八个都是“村团长”。
数字小店带来的“新农活”
“卖货太难了!我们认识的人都是村里的,不好意思向他们卖货。朋友圈人也少,没有新客怎么办呀?”“村团长”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村民的获客。
大部分村民的社交圈都比较小,普遍缺乏客源。出生于1986年的丁玲洁是土生土长的鸬鸟人,有一个9岁的儿子,在村里经营着一家早餐店,她也对客源犯了难。
丁玲洁之前在上海的纸业工厂上班,做一次性纸杯,两班倒,一周白班一周夜班,一干就是10个小时。2020年,丁玲洁的儿子即将上小学,夫妻二人回到了鸬鸟镇。
“我回来也想过去找工作上班,但那样就会早出晚归,晚上回来都八九点了,没办法照顾小孩。”丁玲洁没有再找工作,自己摆了个小摊卖早点,糯米饭团、茶叶蛋、牛奶……一个月辛辛苦苦能赚几千元,但是每天凌晨3时就得起来准备,做的也都是老客生意。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提高‘村团长’的经营能力,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帮助他们引流。”鲸灵集团副总裁、“村团长”项目负责人钟铭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营销方案,通过孵化“村团长”个人IP,来帮助解决获客问题。
项目组发现,丁玲洁的网感特别好,经常会发一些自制早点的视频,不仅朋友圈点赞量高,抖音上的曝光量也不错。于是,钟铭发动团队力量,培养丁玲洁的“种草”能力。
“我自己做早餐生意要用到纸巾,有一款植护抽纸,爱马仕的设计质感,真的物美价廉,又便宜又好,我就会在朋友圈分享我的使用心得,大力给粉丝推荐。”丁玲洁现在也慢慢变成“种草”达人,在社交渠道吸引到不少粉丝,一个月的交易额超过了3000元。
除了“村团长”的个人努力,鲸灵集团导师全程帮带指导,提供体系化的课程培训,如《如何利用好百万朋友圈》《如何拍美食图技巧和方法》《防晒美妆知识科普》等课程内容的教学。
钟铭表示,鸬鸟镇的民宿业非常发达,下一步,项目组会策划更多方案,帮助村团长把民宿客户变成自己的网店客户。
上行下行双循环的“新农人”
“除了帮品牌商卖货,能不能帮我们卖本地农产品?”随着“村团长”的推进,鸬鸟镇希望和当地农产品销售进行联动。鸬鸟镇素有“蜜梨之乡”的美誉,境内种植近万亩梨树,全年蜜梨产量可达10000多吨,销售总额过亿。
今年36岁的外来媳妇席发婷就想卖卖本地农货。席发婷是安徽马鞍山人,十多年前嫁到鸬鸟镇,育有一儿一女。之前她在杭州市区的一家电子厂做焊接,后来因为孩子上学选择回到镇上。
由于小镇的工作机会少,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席发婷在镇上开了一家卖童装的小店,刚开始还赚到一些钱。疫情爆发,小店的生意越发艰难,只能亏本关门。“店开在镇上,一年房租75000元左右,进货的话差不多一次20000元起步。童装跟女装不一样,比较压货,亏得特别厉害。”席发婷说,因为开服装店亏了很多钱,让她留下了阴影。
听村里人介绍“村团长”项目是0成本投入,用手机就能干活,席发婷就想着试试,没想到做了一个月交易额就破千元了。“我积累了一些固定的客源,‘村团长’项目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最好不过了。”席发婷说。
“我们正在和杭州有关部门对接,不久会在平台尝试开设共同致富专场,帮助鸬鸟镇的‘村团长’卖家乡好货。”钟铭表示,后续,项目会结合鸬鸟的优势产业,探索城乡数字结对的农产品上行模式,目前还面临诸如缺乏统一的供销结算平台等难题,需要联合多方来破局。
一些涉农领域的专家表示,“村团长”项目是一种全新尝试,通过SaaS技术连接农民、品牌商、消费者三方,让农民有新农具、干起新农活,当地农货下行和品牌商品的上行齐头并进,让新农人数字化,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数字就业的机会,从而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或许是破解乡村共同致富中“提低”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