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00万人以上。
截至202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已达7.46亿人,就业形势保持长期稳定。
截至2021年末,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达到1.5亿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定之基。我国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就业优先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愈发完善,事关百姓饭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越筑越牢。
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增进百姓福祉
就业市场呈现较强韧性
几天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方媛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上与一家保险企业达成了签约意向。“这段时间线上招聘活动挺多,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找到心仪的工作。”方媛说。
重点群体稳,就业大局稳。2021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909万人,农民工规模则增至29251万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数量庞大,分别被称为就业的“经线”和“纬线”。近年来,为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国每年出台举措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强化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增强青年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简化优化就业手续。同时,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务工增收,为近3亿农民工提供劳务协作、技能脱贫等多种帮扶方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增收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持续稳定,连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202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已达7.46亿人。就业形势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党中央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特别是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表现出较强的就业韧性。
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增进百姓福祉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初春的北京密云水库,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密云区石城镇水堡子村水源生态保护队队长张阳和往常一样,带领本村的生态保护员来到水库岸边,检查库边生态。他们的岗位有个形象的名字,叫作“绿岗”。为了保护首都的用水安全,密云水库周边全面退耕禁种,生态保护虽然让周边农民失去了第一产业就业岗位,却让他们端上了“生态饭碗”。今年41岁的张阳,此前是一名在家务农的家庭妇女,如今却有了“五险一金”的稳定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人生进入了新境界。”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我国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我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服务业升级,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点开花,新兴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诞生的新职业,让更多人的职业多了新选择。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代驾……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越来越深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从2013年的38.4%上升至2020年的47.7%,已成为就业最大的“蓄水池”。同时,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已从2013年的50.5%上升到2021年的62.7%。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趋势明显,许多市县由劳务输出地变成了劳务输入地,“就业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成为务工新潮流,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均衡。
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基 增进百姓福祉
就业优先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强化
两年前,杭州市上城区的失业人员张先生在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的帮助下申请到了50万元的贴息担保贷款,开办了一家经营家电批发零售的公司。原本缺乏创业勇气的张先生通过街道的“私人定制”服务,在社区和街道的鼓励下,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现在,他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2021年完成线上销售额180万元左右,线下批发及零售额40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为助力企业稳岗扩岗,我国持续推出“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比如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大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让企业真正通过创造就业获得了“真金白银”。2021年,为了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中央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全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近1000亿元;向407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31亿元,惠及职工9234万人;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超过15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将就业置于“六稳”“六保”之首和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战略的顶层设计逐步强化,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导向更加突出,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充实,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越发完善
近日,在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安武村“红石榴家园”内,来自苗族、彝族、汉族等60余名群众齐聚一堂,正在学习靖江特色名点蟹黄汤包的制作工艺。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学,学员一个个过堂。苗族杨大姐学得格外认真,“我相信通过学习,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安武村党支部书记朱浩基说:“‘红石榴就业行动’是我们的常态化培训活动,希望让大家学得一技之长。”
杨大姐能够参加就业培训,主要得益于公共就业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国县(区)以上普遍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乡镇建立了基层服务平台,提供招聘求职、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各类免费服务。实践中,加大招聘信息全方位采集、高质量筛选;对重点群体进行主动服务,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提前介入指导稳岗;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人社部门根据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需求,动态调整培训专业设置补贴项目,提升培训层次,持续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