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32栋农房民宿项目的“蝴蝶效应” 萧山河上探索村企共富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06-15 08:00:44

这几天,萧山区河上镇东山村党委书记徐国栋忙得不可开交,村里的精品民宿集群项目即将进场施工,前来对接水电、燃气等具体事宜的各单位纷至沓来。

今年3月,东山村与浙江海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用地25亩,利用32栋闲置农房打造一个集休闲住宿、民俗体验、餐饮观光、亲子研学等场景于一体的全省精品民宿集群,预计年底就能建成迎客。

也是这32栋闲置农房,让河上开启了一场可创造财富的乡村生产资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地通过政策撬动,让“闲房、闲地、闲人”变成“资产、资源和资本”。河上镇党委书记王大林直言,“这是村级集体经济的‘闲鱼’翻身。”

“房”从哪里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条中心小道将32栋闲置农房串联着,尽管比较陈旧,但已经初步修缮,粉墙黛瓦、楼台花廊,光影之间,透着古村落的清新劲。

“这里以后就是公共就餐区。”河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柴宇东指着其中几栋类似四合院的老房子说。

“这里山高出行不便,原先老百姓住的房子大多是老建筑,村里对这些老房子进行回收,修旧如旧,引入民宿项目,老百姓则被安置到山下交通便利的多层公寓里。村里与项目承包方采取‘保底+分红’的合作模式,如此一来也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徐国栋说,一个多层公寓项目,解决了农民建房土地制约、集体经济增收困难和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受限的三个难题。

河上新乡贤、浙江海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善提也认为,“农村致富项目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村集体经济是否壮大、村民是否从项目中得益。”显然,东山村这32栋农房民宿项目赢了先机,也开始了助力共富的“蝴蝶效应”。

“钱”从哪里来?

不过,这32栋闲置农房并没有直接“变卖”给项目方,而是以资产的形式入股。

“这个项目是一种村企共建的新型共富模式,项目土建及景观由村集体投资,装修及运营由合作方投资,资产则由村集体持有。”徐国栋告诉记者,这种“双向奔赴”的结果,也形成了村集体“重资产”、运营方“轻资产”合作模式。

据了解,东山村民宿项目运营后,海鸟方面需每年支付村集体保底100万元,同时对营收750万元以上部分按每年20%分红,并为本地村民提供优先就业机会。这无疑是村集体资产的一次“增值保值”,而在这种“双向互动”中,村集体、村民和合伙人捆绑成了“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村企共富联合体。

“确实,乡村共富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村集体没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导致在一次分配中没有发言权。”王大林认为,这是河上乡村共富改革的逻辑起点,让更多的乡村建筑、乡村景观、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以“资产”的形式参与到乡村共富“一次分配”中去。

事实上,这并不是东山村的首个“村企共富联合体”。此前,投资1.3亿元的“星空小镇”生态探险乐园项目,村集体就以村庄环境作为入股资金,除土地租金外,东山村每年可获得8%的利润分成,预计今年10月可对外开放。目前,该村已与多家农旅项目商签订分股协议,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实现整村收益。

“人”从哪里来?

不过,乡村民宿最大的挑战还在“后端”即运营,其实是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在和企业签订意向协议后,河上镇村项目专班为合伙人“量身定制”了全流程个性化服务,让其根据未来潜在客户等需求,先提思路、出设计,村集体围绕它的需求,建配套甚至提前调整主体建筑及景观设计方案,防止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两张皮”,从而提高集体投资项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王大林总结河上的逻辑,即营销前置、需求定制、消费下乡、变帮为伴。这一逻辑下,未来需求可以直接激活老百姓种养农产品的热情。“等于是提前解决了老百姓的营销问题,提前锁定了未来的销售收入。”

现在,河上镇探索的这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也在镇域内快速复制。比如众联村与杭州出版集团、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等三家国有文创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业园”,村集体通过政策性资金建设并持有资产,3家企业入驻办公,村集体投资收益率达10%。这种合作方式,本质上也是推动乡村以“房地人环境”等生产要素为“本钱”、按照市场价参与初次分配,同时规避直接经营的风险。

而众联村的试水又引出了河上的下一个“新梦想”。随着时代高架9月前开通,河上将进入“杭州半小时交通圈”,当地提出“打造杭州美丽办公后花园”的愿景。这犹如时代大道一样,是继美丽乡村之后城乡共富的又一新赛道,进一步打通“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换通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亮 萧山微融圈 毛越 王军良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