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余杭径山村:铺就乡村发展“绿”底色
发布时间:2022-06-16 07:51:01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手捧香茗一盏,联想万千,清幽的径山茶仍在口舌之间回转,人却已置身山中。

眼前的径山村正是径山茶的主产地。该村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有径山茶、径山万寿禅寺两张金名片,被誉为“禅茶第一村”。2021年,这个以茶叶、竹、笋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美丽乡村,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低(零)碳村试点创建单位。

近年来,径山村围绕低碳环境、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把“低碳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探索出一条符合茶村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固碳

擦亮绿色环境底色

“现在才知道,我们村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被称为‘梦兰花’的罕见植物球果假沙晶兰……”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的惊喜,来自于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对径山村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这也是余杭区首个村级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

本次对径山村范围内全面深入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动植物578种。该村利用调查所得的生物标本,在村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了“标本博物馆”,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也成为该村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又一个储备资源。

径山村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态体系,无数生灵在此繁衍栖息。近年来,径山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对竹林固碳提质增效,通过生态湿地固碳,实现绿地公园全覆盖。同时,铺设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修复老石板路;整治房屋外立面,统一白墙黛瓦的风格;“围墙革命”将高围墙全部拆除,用石头、砖瓦、竹木等当地材料做成低矮且具有乡村味道的绿色景观墙;庭院整治使房屋、围墙、庭院融为一体,每家每户都自成一处景观。

同时,径山镇累计建成近60公里绿道,其中穿过径山村的大径山绿道和双溪-小古城绿道获评省级最美绿道。“径山的绿道既是健康道,更是低碳道。”俞荣华介绍道,新材料亚克力夜光石吸光10到30分钟可发光10小时以上,可以作为夜间和无光环境的发光源,无毒无害,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生活在景区中,漫步于氧吧里,已成为径山村民的日常。

低碳发展

打造农文旅融合业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被遗忘的重要课题。径山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空间,也为径山村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进而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作为“日本茶道之源”径山茶的诞生地,深挖茶文化是增加径山茶品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村里积极引导组织茶企茶农向茶文化研究学者、专家请教,还原南宋点茶流程,恢复抹茶制作技艺和宋代茶宴礼仪。自2019年10月以来,已有包括慕名散客在内的千余名考察观光团队人员在此领略到独具径山禅茶特色的表演和互动体验。

径山村坚定走发展农文旅之路,把村里的资源都“挖”了个遍:春天带客人采茶摘野草莓,夏天摸螺蛳看萤火虫,秋天走古道观花海,冬天赏雪祈福。“不仅节假日游客爆满,平常也不愁客源。”民宿老板娘刘香说。

尝到了农文旅融合的甜头,径山村正在规划更多打卡点:国家级非遗径山茶宴活态展示,成为游客体验项目;“一日茶农”亲子研学,让游客体验采茶炒茶的乐趣;将闲置农房打造成十二工坊,布局茶筅、茶食、茶服、茶器等与茶相关的业态。游客除了能品尝到径山茶外,还能参与采茶、制茶等茶事活动,体验宋代点茶,学习径山茶道,感受径山茶文化的魅力。

目前,依靠自身丰富的生物自然资源,径山村还推出了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科普游线路,向大众展现径山村的美丽乡村风貌、自然生态美景,给径山乡村旅游、文创产业注入新元素,也为“未来乡村”注入新的生态活力。

低碳生活

数智赋能营造“无废乡村”

走进径山村游客接待中心,可以看到在“云上径山”数字驾驶舱的大屏上,党建、生态、民生等模块数据实时滚动。结合未来乡村建设,村里设置了包括未来邻里、未来产业、未来低碳等九大场景。

未来低碳板块分为双碳监测、能效管控、光伏路灯、低碳出行、低碳民宿、无废降碳六个场景,展现径山村在低碳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双碳监测场景展示总体碳吸收、碳排放情况,从乔木、灌木、竹林、绿化四大类呈现生态固碳成效;能效管控场景将接待中心作为样版,实现智能照明、空调自控等机电设备节能降碳措施;低碳出行场景对比了景区路线自驾、接驳车的碳排量,倡导游客绿色出行;低碳民宿场景采集了54栋民宿的用电数据,结合建筑面积、入住人数、空调等维度,对比总能耗、人均能耗、排碳强度,评选出最佳低碳民宿,并推广其低碳措施;无废降碳场景以智能垃圾房为样本,获得农户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各类垃圾占比和预警信息,更好地管理和运营无废降碳。

“来到径山村,不仅风景好,环境特别清洁,还很方便。”游客张先生说:“只要打开‘云上径山’小程序,不仅可以预定民宿、餐饮等服务,还能看到哪户村民家门口停车位空着,跟着导航走就能找到。”

同时,村里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在景区增加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投放垃圾时还有景区介绍的音频响起;在路边的果壳箱内增加太阳能与5G网络装置,将果壳箱满溢信息即时传达给保洁人员,减少垃圾外溢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不仅如此,径山村完善“人人都是保洁员”制度,探索无保洁员村创建;联合区供电公司将清洁能源与公共交通相结合,设置“零碳”公交车站;安装物联网太阳能路灯、光伏地灯……径山村构造“乡村智治”,营造“无废乡村”,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低碳乡村样板。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吴一静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