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常山:以艺术之光点亮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21 10:06:52

“开犁咯!大鼓起!”6月19日,在衢州常山县天马街道天安村,一场插秧体验活动热闹开场。孩子们挽起裤脚,光着脚丫,手握秧苗,在水田中边移动脚步,跟着农民伯伯认真插秧,体验田间农趣。

这场插秧体验活动是常山县“艺术乡建”启动仪式暨稻田春社活动的一部分。从大山深处的古韵村落,到匠心独运的石景园林,近年来,常山在文化之旅中不断叩响产业之门,在山水画音中持续解锁“共富密码”。

旧土地种出新价值

“艺术乡建就是用艺术为乡村建设赋能。”常山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顺利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如何让乡村更有魅力,是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活动现场,举行了常山县“艺术乡建”专家工作站及衢州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为常山县首批驻村艺术家代表发放了聘书。

“这段时间,我们在耕田、插秧,估计要持续个把月。”原本在杭州从事金融投资的杨建平,四年前回到家乡天安村发展农业,如今,他已在村里建起了500亩的稻田基地。2021年,仅劳务费就发放70多万元,托起了家乡父老乡亲的致富梦。

在天安村一处约4000平方米的废弃养鸭场,杨建平告诉记者,这里将被改建为稻文化展示馆,既有稻米的仓储、加工功能,还将融入稻米产品的制作体验等内容。同时,一条5.4公里长、串起五联村和天安村的研学线路正在规划,参与研学的孩子将在穿越稻田、村庄、农舍、树林中,领略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

乡村要振兴,要进行文化赋能,还要有产业支撑。2021年,天马街道天安村、五联村、和平村、天马村四个村集体携手,合作成立浙江天安酒业,主营生产销售葛根酒和粮食酒,村集体与公司共同持有股权,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村庄共富。

画家村落激活一池春水

树冠如巨伞的百年老樟树、外墙斑驳的老宗祠、横跨小溪的木廊桥……步入常山县新昌乡泰安村对坞自然村,古村的旧时光和老故事,就这样流淌而来。

“泰安村是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村中拥有3座古祠堂、近30栋明清老建筑、60多座石拱桥。”说起泰安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党支部书记余樟生如数家珍。凭着这样独特的村景村貌,如今村子的民宿产业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五年前,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在杭州创业的泰安村青年余家富,带着妻子回乡,买下一栋即将被拆的老宅,并将其改造成以古法酿酒为主题的高端民宿,取名“村上酒舍”。

夫妻两人跟着父亲学起手工榨油和古法酿酒工艺,推出五粮烧、胡柚酒、青梅酒、莲子酒等十余个品种。2017年8月,“村上酒舍”正式开业,那年国庆假期客房全满,外地游客纷纷前来,人气高涨。如今,余家富的民宿不仅持续稳定增收,还先后收获了浙江省民宿评定最高等级“白金宿”、浙江省十大文化主题民宿、第二批中国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等荣誉。

原本默默无闻的传统村落,变成了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村上酒舍”的出现,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彤弓山村、黄冈村、天安村等很多资源禀赋优越的村庄,也开启了“民宿+旅游”模式。

匠心巧思打造石景园林

来过常山县青石镇砚瓦山村的人都知道,进村后都会逛一逛石头所构建的“大观园”:道路旁、庭院里、橱窗中,处处可见材质造型各异的假山奇石,这也是砚瓦山村展示石产业文化的“重要窗口”。

砚瓦山村,最早因产砚瓦石而得名,石资源丰富,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采石历史。从最初帮人做石头到卖石头,再到现在卖起“石文化”,砚瓦山村探索起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石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子。

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卫国介绍,2019年,村里成立了浙江砚瓦山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进军”园林项目。以村集体占股61%、村民占股39%的形式,实行“公司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此外,村子还做起石头盆景、石文化旅游、民宿等生意,给“默默无闻”的石头注入源源不断的巧思与匠心。

“这里就是石产业发展区块,左边这一块就是我们以后的产品展示区、堆放区。”徐卫国指着村子里一处闲置地块说,“别看现在这块区域堆满石块,长满野草,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砚瓦山村石产业的‘心脏’。”

目前,该村花石市场石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已经完成征地30亩,将建设产业设计、文化展示、产品展示等区块,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石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体,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以上的收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邱丹晨 通讯员 江琪 周志亮 张曌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