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携手二十年, 在山海路上探索乡村协同发展“共富经”
发布时间:2022-06-28 11:31:57

杭州市余杭区与衢州市柯城区是全省最早一批山海协作结对区(县、市),从2013年,两区在全省率先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协议开始,到今年已是双方“牵手并进”的第二十个年头了。

余东村+余西村的农民画产业、碗窑村的窑瓷产业、斗目垅村的德门龙手工面、张西村的“智多张西”智慧乡村旅居项目等等,都是两地山海协作“乡村振兴共同体”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两区发挥各自优势,借助两地“山”的特色、“海”的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积极探索乡村协同发展的“共富经”,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最艺术,农民笔下的“乡野毕加索”画乡

余东村用农民画绘出特色产业共富图

竹子的模印、水泥的青灰、五彩的台阶映入眼帘,杭州市余杭区派赴衢州市柯城区的山海协作工程挂职干部陆瑛介绍了余东村的全国唯一的中国乡村美术馆。走进展厅,一幅幅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纹饰多样的农民画灵动地将百姓身边的生产之乐、生活之富、生态之美原原本本展现了出来。陆瑛说:“这个800多人的小村庄有300多人会画画,‘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卧室当画室,门板当画板’,这就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余东村位于衢州市柯城区西北部,村庄交通畅达、环境优美,街巷间都是当地村民制作的墙绘,村民的“一米菜园”也是村里的精致小景。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以山海协作为纽带,在余东村、余西村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带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农民画产业。作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余东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未来艺术乡村”之路。

2021年,余东村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超过3000万元,带动农村人均增收5500余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万元。“通过一幅农民画,真正实现了‘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晓勤说,“这给村民不仅仅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富足,还有精神上的自信自强,让共同富裕成为余东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余东村还与浙江万事利集团、中国美院合作开发农民画工艺品、纺织品、纪念品等90余种文创衍生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农民画手机端产品;建设共享民宿、“陌野·露营”项目、农耕文化园、青年旅社、艺术地球村等一批文旅融合产品和研学基地等也是两地重点山海协作项目。

余晓勤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通过山海协作,发展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与余杭区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余杭区的学生来体验交流,让研学基地成为余杭区的“后花园”。

为了进一步扩大共同体效应,余东村参考余杭“径山乡村振兴联盟”发展模式,柯城区沟溪乡以文为媒,以余东村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4个村庄——斗目垅村、碗窑村、碗东村、五十都村的乡村振兴联合体(示范带),深挖乡村消费潜力,积极探索乡村协同发展“共富经”。

最瓷实,可以“窑”望星空的村

碗窑村用泥土烧出“浙西画瓷第一村”

余东村以农民画为主,而旁边的碗窑村则以烧瓷为生。碗窑村,因制碗烧窑得村名,已经有400多年的制碗史了。

2020年4月,“南孔文创”负责人安冉从宁波回到衢州,开始了回乡创业的“冒险”之旅。她将陶艺工作室设在碗窑村,又陆续布点了咖啡馆、民宿、文创店……现在,她不仅将余东村的农民画与瓷器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批精美的瓷器,更是与杭州高校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体验研学活动。

安冉介绍着,手底下也在不停地往泥杯上绘制着农民画:“这批马克杯是杭州客人的订单,自从来这边体验学习后,他就喜欢上了这样朴实又绚丽的纹样。”截至目前,她的陶艺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出售各种陶瓷类商品,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

碗窑村以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充分利用农民画与陶瓷结合,凸显“画瓷”特色,活化古窑故事、美化人居环境、强化数字赋能,将村庄建设成集陶艺设计、制作、观赏、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浙西画瓷第一村”。像安冉这样的“新乡人”,也亲自见证了通过山海协作,碗窑村从“一无所有”的“后进村”,发展成如今“碗”若新生的新晋网红村。

除了将农民画与陶瓷结合,在现在的碗窑村,还可以看到将闲置农房盘活改造成陶艺研学基地和“柿子树下”咖啡馆;新开设的碗窑直播室售卖陶瓷产品,还有“沉浸式体验”剧本杀、小火车等项目进驻,和创新开展的“我在碗窑有面墙”3D墙绘广告位活动。

余杭区山海协作挂职干部,也是碗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陆瑛向记者介绍到,为进一步丰富碗窑未来乡村运营业态,接下来还将争取更多山海协作工程项目在碗窑村落地,有针对性地发展培育陶瓷产业、打造特色碗窑文创品牌,打造余杭-柯城山海协作乡创中心,扎实推进碗窑未来乡村综合体、陶瓷馆、木作坊等一批造血项目,尽力拓宽村集体增收致富渠道。

最武侠,让功夫稻虾带你游遍新村

麻蓬村用“武侠+稻渔”开拓文旅产业新发展

“我可以说是半个杭州人!”通过山海协作从杭州市引入的农文旅人才吴慧爽朗一笑,讲述着自己与杭衢两地的缘分。

2015年,在杭州做了多年水产生意的吴慧决定回到老家衢州柯城创业,根据多年在杭州打拼的经验,吴慧决定在麻蓬村尝试“稻渔共生”的种养模式。“稻”是水稻,“渔”主要指螃蟹和小龙虾。

刚开始看到吴慧在稻田里养螃蟹的时候,村民们并不看好,积极性也不高。但吴慧不打无准备的仗,他专门请教了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在专家指导下,我们的种植技术不仅越来越成熟,干起活来也更有底气了!”吴慧说。

通过不断地摸索、交流、学习,“水稻+螃蟹+小龙虾”共生种养模式让吴慧在衢州乃至周边地区都小有名气。柯城区、龙游县、开化县,甚至淳安一带的农户都慕名而来,向吴慧学习种植技术。

“农场‘稻渔共生’的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虾蟹为稻田除草、松土,稻田为虾蟹提供食物,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吴慧说,“在山海协作的支持下,从资金支持到技术对接,让我们的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养模式也更加成熟,我们还准备在今年引进甲鱼的养殖。”

在种养品种增加的同时,农场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现在稻渔的养殖面积已经从30亩扩大到了200亩。在近两年农旅融合兴起之时,吴慧还推出了研学活动,割水稻、捉螃蟹、钓龙虾、扎稻草人……农场里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了。

对麻蓬村来说,武侠文化是村里的一张特色名片。麻蓬村习武的历史有300多年,闻名中外的十三太保拳,是衢州市的非遗项目。而金庸曾在此读书的经历,又为麻蓬村添上了一抹江湖侠义的风采。“我们还要在规模种养的基础上,结合武侠特色,带动麻蓬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吴慧说,目前他们公司已经接手麻蓬村的龙门客栈和温家堡(金庸武侠书屋),接下来要进行村庄的业态规划和运营。

麻蓬村党支部书记方伟东说:“通过山海协作,我们村不管是村容村貌、农业发展还是文旅产业,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废弃的房屋、荒芜的林地,现在都通过改造,变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将“海”那边的技术带进“山”中,再让“山”中优品走入“海”的市场,在山海协作建设中,有许许多多拼搏奋进的年轻人让山海两地紧紧相连,不仅有效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产业的带动下,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最紧密,缝衣针串起服装产业新发展

临平-柯城用项目提升两地协作内生动力

“利用好临平‘海’的优势,积极帮助、引导临平本地企业加入‘山海协作’工程队伍,变‘输血增力’为‘造血强本’。”临平区挂职柯城区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俞佳青向记者介绍道,“临平区在服装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区内企业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山海协作’工程,投资项目入驻柯城区,成立了衢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以项目带动产业化。”

衢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是柯城区航埠镇借力余杭-柯城山海协作契机,创建时尚低碳小镇后引进的首家大型服装企业。走进衢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的厂房,一排排制衣机器有序运作,工人们都铆足劲认真干,不仅速度快,做工更是细致。

“公司一落地柯城,我就来工作,至今已有三年了。”衢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的员工叶雪利开心地说,“我很感谢山海协作的政策,让我们能在家门口就找到这么好的就业机会,不仅有了一份稳定收入,还能学习谋生的本事。”

为了能让新加入的工人们更快地熟悉工作,杭州杰丰共派出车间各工序优秀员工51人赴衢州驻厂指导473天。杰丰行政办负责人吴剑芬笑着说道:“我们这里有许多工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制衣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但工人们学习都十分刻苦,也肯努力练习,很多人没做多久,手底下的功夫就已经很老到了!”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柯城帮助杭州企业顺利落地,杭州则派出技术人才进行授课指导,这样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也是山海协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真正做到了搭平台、促交流、谋协作、共富裕。”柯城区投资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叶德刚说。

山海协作促进柯城聚焦确立了“新材料+”、智能制造、服装时尚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定位,有效做强协作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富民增收。“以集群化、绿色化、数字化、现代化为方向,推动衢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叶德刚激动地介绍道:“今年,衢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扩建的新厂房也将落成,届时更多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山海协作的红利。”结对以来,类似的互补与协同发展场景,常常上演。

临平区挂职柯城区经济技术协作中心干部陈益介绍,今年,会持续积极推进“产业飞地”平台建设,聚焦乡村振兴,让示范点“更亮”。还将谋划一批对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效果好的产业项目,努力打造标志性建设项目,突出帮村富民,让援建项目“更实”。

记者手记

绚丽多彩的大幅墙绘、精致细腻的陶瓷摆件、错落有致的白墙红瓦;在村中的长廊,大爷大妈们大声吆喝着卖冰粉、油炸粿,还有戴着墨镜尽情舞动的叔叔阿姨……当我们真正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就是如此多姿多彩的生产之乐、生活之富、生态之美。山海协作,就是将“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结合,从内焕发乡村振兴的活力,而这些极具特色村庄的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向我们展示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勇往直前的发展力,种种此类共同构成了山海协作共富图中的重要一部分。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携手的共富之路不仅要继续走,还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大步前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赵波 记者 赖羽彤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