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569个成员单位组成26个帮扶团组
浙江日报讯 “稻田里放虾苗啦!”盛夏时节,在文成县黄坦镇依仁村的220亩稻虾共养基地,低收入农户叶高坵开心地说。入股有分红,平日有工资,土地有租金,新型帮共体文成团组牵头落地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项目成为当地村民的幸福源头。“去年试养成功,今年有更多农户加入,基地扩建了一倍多。”团组单位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常驻干部应卫说。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要“一县一策”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
眼下,在浙江山区26县,活跃着由56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26个帮扶团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新型帮扶共同体”。去年7月以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构建下,省级机关、省内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含央企驻浙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强县(市)和民营企业派驻骨干力量进行“一县一团”合力帮扶,目前已累计落实帮扶项目250余个。
与原先驻村帮扶思路不同,“新型帮扶共同体”注重全域帮扶,聚焦高效生态农业、山海协作、交通水利、医疗、教育、科技等13项重点专项任务。缙云团组从缙云的全域旅游入手,团组成员单位各显神通:省台办为上官坑古村落吆喝引资;省农业农村厅为鱼川村、夏家畈村统筹保护利用;省文投集团将全县列入重要外景拍摄地,并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德清县政府等成员单位一道,将缙云作为干部职工疗休养活动基地。
“新型帮扶共同体”紧扣山区特色,260个省级驻村工作组“一村一组”进行造血式帮扶。在龙游县罗家乡荷村,在团组成员单位省委政研室的帮助下,该村流转320亩土地,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黄茶种植基地、黄茶仓库,村民就近务工获得50余万元收入,村集体年度增收13万元。竹林之中,驻村工作组又带领村民种下25亩中草药材黄精。“5年以后长成,预计能有30万元的收入。”常驻干部寿斌说。
首次将264家优秀民营企业纳入省级结对帮扶团组,“新型帮扶共同体”正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式帮扶转变。龙游团组长单位省委统战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面向山区26县“零就业家庭”、低收入群体等,就近设置爱心岗位;通过文成团组的牵线搭桥,娃哈哈集团斥资近5亿元,在县内巨屿镇建设了120亩的智能饮料工厂。4条生产线陆续投产后,将为当地居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上一年度,26个团组共组织民营企业赴山区县考察288次,鼓励他们在结对县投资落户,共签约项目80个,总投资额超310亿元。
乐清与平阳、海宁与武义、镇海与龙游……各团组积极促成山海协作,助推山区县与经济发达地区跨区域优势共享,目前共有27个飞地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吸纳众多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以多种形式入股分红。最近,总投资3亿元的武义—海宁“消薄飞地”项目竣工投用,多家综合实力强、亩均效益高的规上企业纷纷入驻,巩固提升了武义县107个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
日前,省乡村振兴局对新型帮共体首度进行考评,多个山区县、团组长单位、团组成员单位获评“优秀”。眼下,各团组正按照2022年度个性化帮扶清单,进一步健全开放帮促激励机制,全力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带领山区人民奔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