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浙江省数字法治系统综合考评结果近日出炉,余杭区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近年来,我区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法治系统建设,聚力建设特色场景,因地制宜创新自选动作,14个场景应用上省市目录清单,5个场景应用获省市数字法治“好应用”,构建起具有余杭辨识度的数字法治系统。
除险保安
牵住风险防控“牛鼻子”
去年以来,余杭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152”体系与“141”(即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衔接贯通,推动数字化改革的机制、方法、成果不断延伸,更多惠及基层治理。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启用全省首个县区级数智治理中心和“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
走进余杭数智治理中心,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滚动着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公共交通等11个领域的“生命体征式”风险监测信息。区委政法委基层治理科科长姚秋峰介绍,“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汇集了全区人、房、企、事、物全量数据,整合了各系统运行产生的实时数据、预警信息;除区级部门数据外,该系统还汇聚了省、市两级各部门的回流数据,全力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
“我们构建了涵盖单一风险、复合风险、系统风险共计87个预测预警模型,联动当事人、企业、物业、网格、执法力量、村社、镇街、部门等各方主体,形成风险协同处置‘一盘棋’。”姚秋峰说,目前,约有80%的事件通过AI语音提示和自动复核的方式进行智能闭环处置,减轻了基层压力。截至目前,应用已闭环处置风险隐患5万余条,推动警情、信访、诉讼数量实现同比两位数的下降。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高宜生表示,通过打造“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余杭初步实现了基层治理要素“统一汇聚”、社会风险“源头预防”、闭环处置“流程再造”,基本构建起“一屏观全区、一网治全城、一键管应急”的区域数智治理体系。
便民利民
共享法庭指导纠纷“云”化解
“法官,你好!我刚找到工作,现在人在广东,可以帮忙和银行协商一下吗?”90后小伙卢某先前向银行借款5万元,后因失业无力还款被起诉。找到工作后,卢某第一时间联系上法官:“要想一次性还清,我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钱,能不能分期还款呢?” 征求双方意见后,法院委托金融共享法庭进行调解。最终,银行同意了卢某提出的分期还款方案,双方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调解全程仅用时不到30分钟,减少了奔波诉累,这样便捷的调解方式让卢某赞叹不已。
案件的高效调处,是行业特设共享法庭的生动实践。共享法庭坚持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数智赋能,不增编、不建房,以一根网线、一块屏为“标配”,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要抓手,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打造基层群众参与诉讼的“便捷驿站”、基层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的“云上课堂”、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桥头堡”,推进司法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精准、可及。
数字监管
构建特定行业准入“护城河”
曾犯诈骗罪的执业医师胡某,刑满释放后仍从事医疗工作。在数字检察的“火眼金睛”下,其执业医师证书被注销,并纳入行业“黑名单”。这都得益于区检察院推出的“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
区第六检察部主任陈斐介绍,从业禁止存在入职查询难、在职管控难和数据共享难等问题,破题的关键就是要打通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通过特定行业调查、犯罪数据库建设、行业从业标准比对,明确法律禁止从业标准,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道路运输、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从业人员进行“三色”赋码管理。
在“浙里办”“浙政钉”等App,分别为个人入职者、企业用工者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从业查询赋码入口、用工核码验证入口,把牢行业“进出口”,推动执法司法前伸至犯罪预防、行业净化、服务民生等社会综治领域。“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行业准入情况,后台数据库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从业人员一旦有违规行为,颜色码会及时更新。”陈斐告诉记者。
目前,该数字系统已对5.3万余条人员数据进行智能监管分析,发现有前科数据200余条,发放红码32人,并将红码人员信息移交行政主管部门处置。“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行业领域扩容,在现有犯罪记录数据的基础上,增加行政处罚信息,实现数据库扩容,有效提升犯罪预防、行业净化的治理力度,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风险。”陈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