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焦俊
又到一年潮起时。
奔涌东去的钱江潮水,以母亲河独有的视角,关注着日新月异的钱江两岸;岸边务实奋进的人们,也以弄潮儿和拓荒者的身姿砥砺前行,应和着时代的发展节拍。
这里是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钱塘区。
钱塘是由两个功能区整合而成的新区,也是全省最年轻的行政区,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区块之间、平台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面对这一现实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钱塘要如何应对?
着眼战略大局、做好“全域文章”尤为关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钱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四个全域”,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
全域创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首个省级新区和同时拥有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自贸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的产业主平台,创新,是根植于钱塘血脉中的重要基因。
14所高校、超25万师生,这是钱塘的宝贵资源,更是钱塘创新的“独有富矿”。启动钱塘科学城建设,正是钱塘区聚焦这一创新宝库、全面强化人才引育和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关键落子。
2021年3月,钱塘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依托华东最大高教园区与智能制造高能级平台,全速融入杭州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版图。
创新,对于产业的促进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日,史陶比尔机器人中国首条产线落户大创小镇,这是史陶比尔首次将机器人事业部产线引入中国,也是其本地化进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以史陶比尔为代表,目前已有119家钱塘企业被纳入杭州市人工智能企业备案库。今年上半年,钱塘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57.36亿元,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54.90亿元。
如何把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也是钱塘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对此,钱塘加快建设中科院医学所、钱塘科技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实施博士后工作站倍增行动,推动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双站”共融,已创建中策橡胶等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联动高校,建立10家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设“快响”科创联合体。中科院医学所建成全省首个重离子研发中心,钱塘科创中心已纳入国家实验室架构体系,协同创新中心促成应用技术创新成果243项;生物医药产业已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拥有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500余名。
220万平方米创新平台、24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44名全球顶尖及领军人才、80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创新细胞”,为钱塘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域智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作为产业大区,外来人口多、市场主体多,人流物流交织的局面一直是钱塘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何破局?向改革要活力,靠实干来破题。
为持续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钱塘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新区条例列入杭州年度立法计划正式项目,为钱塘改革创新赋能赋权。
钱塘区全域智治综合指挥平台,就是纵深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力创新。该平台整合省矛调系统、浙江解纷码等7个省市系统,创新融合消防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平安钱塘社会治理五色预警等14个区级重点应用,夯实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数据基础。截至7月初,平台已归集人口数据103万条,物联数据58万条,房屋数据65万条,地址数据71万条,企业主体数据11万条,实现全域“一屏观天下、一屏掌全局、一机全调度”。
此外,钱塘纵深推进“区街一体、条抓块统”“大综合一体化”等重点改革,不断健全“141”基层治理体系;启动“钱塘幸福里”现代社区建设,未来社区创建实现街道全覆盖。落实差异化购房政策,共有产权房建设和试点配售工作扎实推进……
改革的磅礴伟力,在钱塘得到充分展现。
全域美丽 绘就绿色生态画卷
就在几天前,一场大型直播《飞进杭州瞰发展》通过无人机的镜头,把钱塘江海湿地的美景展现给了全球观众:作为杭州最大的沿江滩涂湿地,面积比三个西溪湿地公园还要大,是杭州打造世界级生态景观休闲廊道——“三江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湾区中心、江海之滨,近60公里生态海岸线和77平方公里江海湿地赐予了钱塘最珍贵的生态底色。立足新起点,钱塘要如何绘就更美的绿色画卷?
关键词呼之欲出:“一带两城”。“一带”,即钱塘区生态海岸带示范段,它是全省首批4个先行段之一,也是首批中唯一的都市段;“两城”则是以生态海岸带示范段为纽带,以城市有机更新工作为抓手,围绕“产城人生科文”深度融合,在下沙片区打造东部湾新城;以产业高端化、要素高能化、城市品质化、人文特色化、场景低碳化“五化共促”为路径,在江东片区建设江海之城。
以城市形态的重塑推动产业发展、人口结构和公共配套的现代化新跨越,加快实现都市新城与田园新城协调发展、都市经济和园区经济相辅相成、城市空间和生态空间相得益彰。
这是生机勃勃的钱塘图景,也是风华无限的美丽图景。
全域共富 实现美好生活共享
对钱塘区的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他们在杭州的“第一个家”。带着对钱塘美好生活的向往,超过1.1万人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来到这里,相聚在钱塘。
邻里社区的居民结构,也是钱塘的一个贴切缩影:钱塘是移民之城,共有59个行政村、61个社区、79.3万常住人口,居民构成多元、需求复杂多样、增收路径多维,共同富裕、均衡发展,是钱塘人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
围绕城市和乡村共富、物质和精神共富等维度,钱塘把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时代样板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生产生活基本单元中: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强化“我们都是钱塘人”的理念,推动党员干部、企业家、创业者、科研工作者、广大劳动者能力整体提升,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先富带后富,切实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围绕九类重点群体,钱塘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做足做实“共同富裕”文章,技术工人公共服务样板纳入省级共富试点;高校毕业生“三型共富”入选省级最佳实践;“江东漫居模式”被评为省级强村富民集成化改革典型案例……
从广袤的田野到繁忙的工地、从先进的实验室到智能化生产线、从产业园区到草莓小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第一年,钱塘在共富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动“四个全域”,奋进“两个先行”,这是钱塘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鲜明标识。
方向已明确,奋斗正当时。接下来,钱塘将坚定信心、勇担使命,大力推进全域创新、全域智治、全域美丽、全域共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勇当“两个先行”的时代先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