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8月27日10点30分,22岁的“笛二代”董泽杰和在线观看的“粉丝”说再见,结束了上午的网络直播。“我是从2020年开始接触直播。起先是教网友吹笛子、介绍中泰的竹笛文化,粉丝数上涨后,开始卖自家生产的竹笛。”董泽杰说,随着竹笛文化热度节节攀升,竹笛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今年他们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额已经有100万元。而这样的例子,在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屡见不鲜。
中泰街道素有“中国竹笛之乡”美誉,辖内紫荆村集聚竹笛生产加工企业160余家、淘宝店铺60余家,年总产值3.4亿元,国内外竹笛市场占有量达85%以上。中泰竹笛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荆村也荣登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排行榜。
深耕“文化赋能”文章,不仅让百姓富了起来,城乡风貌也有了大改变。
如今,走进中泰街道,处处都能看到文化元素。在紫荆村村口,一片竹笛造型的二十四节气林,让人耳目一新。漫步在紫荆村,竹子、笛子等元素符号恰到好处点缀白墙黑瓦之间,时不时还能听到悠扬悦耳的笛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中泰街道注重挖掘项目周边的文化底蕴,凤中线沿线整治中就完整挖掘了清代左都御史汪元方的故事,并通过雕像、景观小品等形式在项目中予以体现。还有一村一品文化IP打造、原创文化礼堂节目创新、惠民活动开展、非遗项目活化利用、共富议事会成立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满足群众精神富裕需求。村民富了,村里美了,精神足了。城乡风貌的提升,不仅给当地百姓一个美好的家,也留住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绿水青山是培育沃土,文化特色是发展动力。展现历史厚度、挖掘人文温度、走出创新高度,是我们打造文化共富样板击楫勇进的方向,聚力前行的目标。”中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文化共富”引领乡村风貌提升,进一步激发产业经济、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