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65岁,月入4000元左右,熟练工工资突破7000元
每天早上8点,家住临平崇贤龙旋村的姚彩仙出门步行百米便完成了身份转换——从赋闲老人变身为“嫁接能手”。随着天气转凉,姚彩仙的工作时间也延长了2小时,她却乐呵呵地表示钱包又要“鼓”一些。
姚彩仙今年72岁,是崇贤街道康成农业第一批元老级嫁接工,已在此工作了7年。“阿拉在家也停不落,在‘共富农场’和老姐妹们讲讲话,赚些钱补贴家用,味道毛好了!”别看姚奶奶年纪大,手上的嫁接功夫一点也不含糊,说话间又完成了数件嫁接幼苗,一株株长势喜人的幼苗映衬着姚奶奶的笑脸。
像姚奶奶这样在崇贤“共富农场”里干活的人可不少。
“目前已经有50多位附近的村民在这找到了工作,这些村民平均年龄65岁,以计件形式结算工资,熟练的嫁接工每月能创收7000元左右,普通的工人也能创收4000元左右。”“共富农场”创办人,同时也是临平区知联会成员、崇贤新乡贤、康成农业联合创始人江建珍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的运作模式是“手工嫁接+智能化农业”。由于机器嫁接存活率较低,所以在嫁接上依然采用人工。2011年,一直从事贸易行业的江建珍选择了农业赛道进行创业,2015年江建珍跟随家人一同来到崇贤,从此就扎根在了这个“第二故乡”,并在此开办了“共富农场”。
“崇贤龙旋村及周边村子里的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而且嫁接苗这样的工作极其需要耐心,奶奶们有闲有耐心,所以我想着搞一个奶奶‘共富农场’正合适。”江建珍解释道。
走进“共富农场”的数字化育苗工厂大棚,记者看到降温水帘正在运作,多台负压风机同时作业,数字大屏上显示着实时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关数据,技术人员轻点手机,开启自动浇水模式,喷灌系统随即跑动起来。
高效的智能化农业让这个“共富农场”看着就很高科技,也让江建珍创办的康成农业跑在了全省农业企业前列。据透露,目前康成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40多万亩,推广瓜菜嫁接苗种植面积10万余亩,年产果蔬种苗1500万株,产值超1200万元。
一株株幼苗将村民的殷切期盼与企业沉甸甸的责任相串联,也串出了共同富裕新路子。“我作为崇贤街道的新乡贤,看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我也感到非常开心。”江建珍笑着说,“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我们‘共富农场’还在扩招人员,为销售旺季做准备。”
借“共富农场”实现村民增收,也推动着崇贤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上持续探索实践。近年来,街道通过招引培育高科技农业企业,积极构建农文旅发展业态,并进一步盘活闲置农房、村级留用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农民“资产变资金”,串起“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多赢链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发展同频共振,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