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在“两个先行”时代征程中奋力打造“吴越名城·幸福临安”
发布时间:2022-10-08 19:32:01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杭州日报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临安经济社会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十年。十年来,临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临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重大跨越。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59.42亿元增至2021年的658.4亿元,年均增幅达7.6%;财政总收入从44.2亿元增至148.9亿元,增长了2.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3.7亿元增至90.4亿元,两度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9月30日上午,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举行"杭州这十年·临安"主题新闻发布会。临安区委书记杨国正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安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十年,并和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泽伟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临安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目标,临安将以怎样的理念和行动,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两个先行”中展现临安担当?

杨国正: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是临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在临安的具体行动;是临安贯彻中央、省市委要求,围绕群众所盼、临安所能、未来所向,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两个先行”的时代征程中作出的战略目标,与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是高度一致的。

“吴越名城”是临安最深的印记。临安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基人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作为钱王故里,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临安最强的辨识度。建设吴越名城,就是要在产业发展、城市能级、文化文明等全方位各领域实现全面提升。

“幸福临安”是临安人民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设“幸福临安”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更是每一个临安人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具体来说,临安将坚持“产业强区、富民安区、实干兴区”的战略导向,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在“两个先行”中奋力展现临安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产业强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我们坚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机遇,做大做强青山湖科技城,加快建设街区式产业社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产聚人,努力打造生产生活无界融合、人气汇聚、活力繁荣的科创新城。

二是坚持富民安区。就是紧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我们立足于临安东中西发展的差异,大力推动329国道改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均衡布局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加快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双丰收”,让人民群众在美好生活中真切感受幸福。

三是坚持实干兴区。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把实干争先作为第一导向,出台了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党员干部争当实干者,沉心静气打基础、一门心思谋发展,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通过外出对标学习、研讨检视,推动全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的变革重塑、转变提升,推动工作理念、标准、方法、作风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以更加务实、更加积极、更加昂扬的姿态实现“吴越名城·幸福临安”。

记者:省、市高度重视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临安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一极,是如何紧抓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杨泽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临安从一个山区农业县,发展成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离不开产业的强大支撑。面对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引擎主平台,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急不得”的定力腾拓空间,打牢基础。一方面做好“腾”的文章。“腾”就是腾存量。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想方设法把低效用地腾退出来,把存量土地盘活起来,今年以来,我们就盘活了产业用地1450亩,相当于去年全年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的1.35倍;另一方面做好“拓”的文章。“拓”就是拓增量。扎实推进“工创园”、“硬科技”产业园、“鲲鹏”总部产业园、新智造产业园、都市工业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建设,在推动产业入园、工业入楼、孵化入室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力推进“五片区”扩容升级,今年以来,横畈、金马、九洲街等片区累计拓展3000余亩。我们通过做好以上两篇文章,为临安未来产业发展腾出新空间、拓出新天地。

二是以“慢不得”的干劲引落项目,夯实后劲。一方面,围绕一个“好”字引项目。聚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先进精密仪器、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链,大力招引“链主型”“总部型”企业,普昂医疗、双湾引擎等一大批符合临安产业发展导向的好项目、好企业相继落地。去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上市公司总部招引实现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围绕一个“快”字推项目。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万马高端电缆、启尔机电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以“降不得”的标准推动转型,做强企业。一方面,积极打造强企梯队。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特色鲜明的优秀企业,目前全区亿元以上企业20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7家、百亿元以上企业3家,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不断涌现,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另一方面,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1%以上。充分发挥科技城创新策源地作用,以“一平台两中心”为代表,一批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加速集聚、茁壮成长。

四是以“放不得”的作风抓好服务,创优环境。坚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服务企业上既有“真情实意”,又有“真金白银”。我们用“真情实意”解决企业难题,积极开展双线“三服务”活动,创新打造“企业赋能共同体”,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机制,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我们用“真金白银”助推企业发展,比如今年已经拿出近10个亿的财政资金稳企助企。同时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顶格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配套出台区级政策58条,兑现惠企资金超4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万家次。

记者:临安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依托优秀的生态禀赋,加快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方面,临安有哪些经验、做法?

杨国正:我们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们将努力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璀璨明珠。

一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临安是全国首批、杭州市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护好绿水青山、守好浙西生态屏障,是临安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一直以来,临安高标准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实现了污水处理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实现了无违建村社、镇街全覆盖,近十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2.11万亩,森林抚育27.18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首批“美丽浙江体验地”等60多项国家级、省级生态环保荣誉,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杭州市首位。我们会始终把这一方山水守护好,把这一方生态守护好。

二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坚持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谋划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依托杭徽高速主轴,聚集黄山和杭州主城区流量,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千年古城复兴、城乡风貌管控等项目资源,全域开展“陌上花开”城乡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东部,我们依托青山湖生态资源,加大综合性整治,构建“青山湖秀水圈”;中部,我们依托天目山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原生态景观,挖掘文化底蕴,拓展延伸价值,构建“大天目名山圈”;西部,我们整合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因地制宜打造户外旅游精品线,构建“浙西天路户外圈”。18个镇(街)通过打造“一镇一景”,串点成链、顺藤结瓜形成全域景区格局,临安正逐步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三是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努力将“绿水青山”变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我们创新打造“村庄经营”临安模式,率先引入“乡村运营师”,发布全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天目村落”和地方标准《乡村运营导则》,实现政府做规划、做环境,村集体和村民做主人,运营商做项目、做运营,闯出美丽乡村的运营新路。2021年,实现乡村旅游游客831万人次,经营收入9.37亿元,以村庄经营推进“两进两回”的经验做法写入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农村改革,首创“强村公司”新模式,大力盘活村集体资产,实现农村产权交易7.07亿元。我们大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重点发展山核桃、竹笋、茶叶等标志性农产品产业,打造绿色安全的“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我们着力打造未来乡村和数字乡村,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改变农业生产传统“靠天吃饭”的局面。大力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打造“统一营销、统一推介、统一管理”的“天目叠翠·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宽。2021年,全区旅游业综合收入为107.94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区游客接待总量同比增幅始终位居全市前列,7月当月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同比增长8.1%,位居全市第一。

记者: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首次将“吴越文化”写入报告。临安是吴越国缔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开创者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如何打造吴越文化高地,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丰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贡献力量?

杨泽伟:吴越文化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临安的乡土文化、钱氏的家族文化,也是杭州和浙江的文化精髓,更是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文化瑰宝。钱王的历史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于家而言,钱氏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部饱含修身处世智慧的治家宝典,造就了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钱氏家族。二是于城而言,吴越国下辖一军十三州,三筑杭城、疏浚西湖、筑捍海塘,奠定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基础。三是于国而言,实行“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开创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特别是钱镠之孙钱弘俶“纳土归宋”,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临安最为珍贵的一张金名片,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吴越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我们深入探索吴越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推动吴越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主要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大浪淘沙”,做好保护的文章。文化是深埋的黄金,必须取精用弘,防止散落流失。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继建成临安博物馆、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区块等一批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功臣山区块今年将亮相,衣锦城址公园即将开工,塔山路历史文化街等标志性项目正在推进,再现衣锦城古城风貌。创新推出“天目文保”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构建起“线上+线下”文物保护监管体系。

二是“串珠成链”,做好研究的文章。文化是散落的珍珠,必须精心打磨,梳理清晰脉络。我们组建吴越文化研究室,联合省市高端智库与智力资源,重点开展吴越文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举办4届吴越文化学术论坛,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相继出版《五代·吴越国史》《吴越钱王文化通典》《读懂吴越国》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论著,为吴越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是“点石成金”,做好利用的文章。文化是沉睡的资源,必须挖掘利用,激发时代光芒。我们结合时代特色,坚持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力推动吴越文化活化利用,让吴越文化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成功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多形式呈现吴越文化的历史积淀,加快推进吴越文化与文艺创作的深度融合,《少年钱王》微电影、《吴越归宗》电视剧、《吴越印象》歌剧、《本色钱王》越剧等一批作品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

四是“薪火相传”,做好传承的文章。文化是延续的基因,必须弘扬发展,永葆生命活力。我们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将吴越文化传播开来、推广出去。坚持每年举办“清明恭祭钱王”活动,包括钱其琛、钱伟长、钱七虎等众多钱氏后裔来临认祖归宗,临安吴越文化“根”的地位进一步夯实。推出《遇见吴越国》等主题报道,持续开展“钱王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通过立体式培育、宣传、推介,不断增强吴越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总之,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铸城、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持续深入挖掘吴越文化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增添文化底色和文化魅力。

记者: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浙江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临安有306个村社,在“扩中”“提低”改革和全域推进共富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方面,临安有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杨国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对临安来说,既是重大政治责任,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按照省委、市委的系统部署,细化制定了138项突破性抓手,重点打造15项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临安推进共同富裕的系统架构。具体来说,我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扩中”“提低”改革,着力探索“天目共富+”新路径。“天目共富+”新路径,是临安推进“扩中”“提低”改革的创新措施,目前我们推出了第一批“共富岗”“共富产”“共富贷”等八个方面的20个标志性项目清单。比如,“共富产”中的“共富广场带动百村致富”项目,我们把主城区最核心的资源用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把村集体排位靠后的100个村,通过强村公司与国有公司的合作,共同建设停车综合体经营项目,并同步规划支持村集体发展的商业业态,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00万元以上。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打造全域景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共享旅游红利;通过打造产业强区,创造更多适配高质量发展的就业岗位,为青年发展创造更优环境;通过“共享厨娘”“共享保洁”等运营模式,搭建起百姓施展才能、创新创业的舞台。

二是聚焦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着力推进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临安地域面积大,存在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看病和日常护理难、群众疾病早期预防难等问题。聚焦这个实际,我们推进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通过制度重塑,把“巡回诊疗车”开进村,让更多医生直接面对基层百姓,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推动“病人找医生”向“医生找病人”、“分级诊疗”向“组团共诊”、“人管健康”向“数管健康”、“签而有约”向“签而优约”的“四大转变”。通过半年实践,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深受百姓欢迎,老年人在家门口看病很方便,在外工作、创业的子女也很放心。

三是突出共富现代化基本单元,着力开展“幸福村社”创建。临安全区306个村社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幸福临安”的“最小单元”。今年来,我们创新开展了包括平安村社、美丽村社、共富村社为一体的“幸福村社”创建,让居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同打造“理想家园”。目前,全区上下氛围浓厚,家家户户的庭院门口裸露的废地长成了开满花草的绿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描绘出一幅“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美丽景象。

10年间,临安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59.42亿元增至2021年的658.4亿元,年均增幅达7.6%;财政总收入从44.2亿元增至148.9亿元,增长了2.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3.7亿元增至90.4亿元,两度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从100亿级增至400亿级,扩大到原来的4倍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903元、15764元增加到65377元、39506元,收入倍差从1.96缩小至1.65。

规上企业突破7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619亿元增至1218亿元,上市公司从5家增加到13家,集聚了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1%以上。

累计城改380.06万平方米,旧改140.76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29条,新增公共绿地300万平方米、公共停车泊位7250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2.88平方公里扩大至56.68平方公里。十年完成人工造林2.11万亩,森林抚育27.18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市前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记者 管光前 通讯员 江萍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