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法律出身,曾在浙江大学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30余年。在参政议政过程中,我希望能发挥法学专长,发出浙江好声音。
我在法院分管环资审判工作,去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的提案,收到生态环境部2000余字的回复,这让我很振奋。
这件提案的背后,藏着一个守护“母亲河”的故事。
钱塘江是浙江人的“母亲河”,流经杭州、金华、衢州等地。在环资审判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涉水环境污染行为具有跨区域特点,如异地倾倒危害物品等。实际上,这一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对区域内环境资源案件统一裁判尺度、建立司法协同互动机制十分必要。
2020年4月,我带队前往钱塘江流域对此进行专项调研,总结各地探索的经验做法与面临的实际难题,最终形成一份万字调研报告。随后,在省高院的牵头下,钱塘江流域6地中级法院签订协作宣言,从裁判标准等方面推动形成保护合力。我省还专门下发文件建立多部门协作长效机制。
去年两会前,我仔细修改报告,并将浙江在数字化改革方面的探索一并写入提案。令我惊喜的是,生态环境部在回复中提到,将借鉴浙江建设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的经验,还提出进一步协同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看到自己的提案得到有效落实,我切身感受到身为委员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