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跳动吧,数字中国!
发布时间:2022-03-08 04:44:05

央视网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今天我们来说的是今年两会上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词——数字经济。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之根本,传统农业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已经旧貌换新颜。 印象中,种田应该是这样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才能换来一家的口粮。但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今天,我也有可能是一个种田能手。

数字时代 把水稻种到“云端”

大家请看我手上的这台平板电脑,管理着全国第一个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基地,大概200亩的“数字水稻”试验田。 这些外形如小型龙门吊的设备就是国内最大的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检测系统,俗称“水稻CT机”。这就是水稻高光谱扫描之后的一个图片,通过特殊的软件就可以分析出来叶片的含水量、枯叶比等各种各样的指标。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稻田里还有哪些高科技。这些从地上长出来的5G智能杆负责采集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值。还有这些穿梭着的无人机,每5—10天就要拍一次,掌握着稻田的生长态势。经过测算,“数字水稻”不但亩产可以增加20%,节水、节肥在30%以上,还大大地节省了人力,未来每10万亩农田只需要10个人就可以搞定。

农田装上数字大脑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一家种植基地,上有智能大棚防雨遮阳,下有地暖设备调控室温,每根藤蔓上还输上了定制“营养液”,在物联网系统的看护下,棚内的番茄实现了四季不断产,且年产量比普通地栽高出8到10倍。在贵州省江口县茶寨村,整个种植过程在大数据平台的科学管护下,贡米品质有了科技含量,也让本地“菜园子”直通学校“菜盘子”。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大大拓宽,数字普惠金融为涉农生产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构建乡村振兴的数字蓝海

数字农业一端连着科技,一端连着农业。从体力到智力,从“靠经验”到“靠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农业经济规模将接近1.3万亿,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15%。数字经济在推动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上,大有可为。

不只在农业领域,在数字的浪潮中,千行百业都迎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工地上,智能化调度和作业提高了效率与安全;车间里,自动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大企业纷纷布局云上产业链,小企业把数字化作为拓新局的重要方向。

跳动的数字 重新拼接着产业

这几天,青岛的这家纺织企业接了一个3000件的服装订单要求14天交货,而且需要7种不同的颜色。以往仅一种颜色从织布、印花到做出衣服成品来就需要45天,如今在织染缝一体化智造生产车间的帮助下,这家企业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订单。“织染缝一体化”就是数字技术下的柔性定制,数字系统让生产线的每一台机器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一台机器通过数字信息采集、数字信息交换,同一时间可以生产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服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数字技术在改造所有产业的同时,其实也在为普通人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可知的数字化生活。这两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云拜年”“云聚餐”“云娱乐”逐渐深入人心,拉近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数字经济重构我们的生活

不仅仅“云拜年”,如今“云逛街”也成为很多女孩喜欢的购物方式,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上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云逛街”可不只是网上购物,还有美景和美食,完全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云学习”“云办公”“云买菜”“云旅游”……万物皆可“云”。

利用数字技术,政府对百姓的服务也在升级换代。在福建,用数字整合健康码、行程码和身份信息,实现自动化“三合一”查验以及流调追溯一体化管理,让百姓在交通枢纽站通过人脸识别防疫一体化智能系统轻松通过。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惠及每一名群众、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今天,用数据跑替代群众跑是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升级。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80万亿,2030年破百万亿。

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计算能力被称为算力,它和水、电等生产资料一样,成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我们都知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今天,数字时代的到来,国家全面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跳动吧,数字中国!

来源:央视网   作者:   编辑:李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