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盘点五年总理记者会:回答了多少问题?哪些话题最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2-03-12 21:29:52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的第五次总理记者会,也是李克强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的第十次总理记者会。这次记者会上,总理会回答哪些问题,释放出哪些信息,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数数君梳理五年来总理记者会发现,从2018年到今年,李克强总理共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69个。这些问题直击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经济、民生、两岸关系、外交等是每场记者会的必答题。

五年回答69个问题

在今年记者会上,总理共回答了记者13个问题。数数君发现,这些问题涉及经济增长、乌克兰局势、减税降费、香港疫情、稳就业、国内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中美关系、支持帮助特殊困难行业、两岸关系、本届政府的成绩与挑战、改善民生、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

四年前的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与记者见面,这场2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答了中外记者的16个问题。

2019年记者会上,总理回答了有关中国经济形势、减税降费、朝鲜半岛局势、中美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两岸关系、就业、中欧关系、医疗、对外开放、中俄关系、共享经济、国内消费、中日关系等17个问题。在记者会结束时,总理还回答了一个关于是否放“五一”小长假的问题。

2020年、2021年记者会上,总理回答的都是11个问题。在2020年,因为疫情,记者发布会比往年要晚两个多月,并且开视频问答先河,时间较以往也有所缩短,约110分钟。2021年,记者会时长也是约110分钟。在这两年记者会上,“疫情”一词被频繁提及。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稳住市场主体、解决民生难题等受到格外关注。

据数数君统计,五次记者会,总理总共回答了69个问题。

五年总理记者会回答提问数量。制图 谢丹颖

经济话题成高频词

数数君发现,在今年记者会上,第一个问题就关乎经济。

实际上,梳理过去四次记者会的内容,最为高频的词汇当属“经济”。每一年记者会上,不少问题都与经济密切相关。

数数君注意到,2018年记者会,“经济”一词被提到29次;2019年记者会,“经济”一词被提到45次;2020年记者会上,“经济”一词被提到43次;在2021年记者会,“经济”一词被提到32次。今年记者会,“经济”一词被提到37次。

记者会上,首个提问历来备受关注,而五次首问机会均留给了外媒,且每一个问题都与经济有关。

数数君发现,在与经济相关的问答中,企业是总理每年必谈的,从2018年至今,关系到企业的内容有企业产权保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资金直达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减税降费等等。

五年总理记者会高频词。制图 谢丹颖

民生话题年年关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五次记者会,记者提问都关注了民生问题。

比如,在2018年,有记者提到中国将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在2019年,有记者问,除了脱贫之外,民生领域我们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期待?在2020年,有记者提问,受疫情影响,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在2021年,有记者问,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异地养老,门诊费用的报销何时能得到解决?今年则有记者提问,今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会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五次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都专门谈到就业问题。

尤其是疫情袭来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调低了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调高了城镇调查失业率。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在2021年的记者会上,总理说,“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

今年记者会,总理再次谈就业。总理说,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有奔头,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深入浅出表达生动

每年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在回答问题时,既有专业解读,也会辅以一些形象生动表达,或引经据典,或打比方,让大家印象深刻。

比如,2018年记者会上,总理在回答关于保护民营企业家这一问题时引经据典——“要持续向社会发出信号:让恒产者有恒心,让投资者有信心,让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安心,给所有合法产权所有者都吃上长效的定心丸”,“有恒产者有恒心”是《孟子》中的句子。

2019年,总理谈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说,“所谓‘大水漫灌’,萝卜快了不洗泥,一时可能有效,但会带来后遗症,所以不可取。”

2020年,在回答“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这些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这一问题时,总理说,“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

2021年,总理在回应关于宏观政策的提问时说,“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

在今年记者会上,总理的回答同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在谈到减税降费时总理说,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在谈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时,总理说,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李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