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讯 丽水景宁人的早晨,是从一碗英川粉皮开始的。作为“畲乡十小碟”特色小吃之一。这一碗饱含乡愁的粉皮,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千万级的小吃产业,更是被列入浙江“百县千碗”名录,带动农业种养殖发展,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清早,在畲乡景宁,街头巷尾的英川粉皮店,唤醒人们的味蕾。“二宝妈妈”吴卫芬的粉皮店里,已经来了好几波顾客。5块钱一碗的粉皮,她一天能卖180碗。
丽水景宁粉皮店店主 吴卫芬:在这里小孩子也照顾得,开店效益还是不错的,顾客反应也挺好。
景宁台记者:在这座距离县城6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上,英川粉皮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当地人家制作粉皮庆祝年节、送别亲友。如今,英川粉皮更是走出深山,成为当地人创业致富的新途径。小小一碗粉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接下来咱们就去探访一位非遗传承人。
“一只手放这头,一只手放那头,对,卷进来……”这座老屋里,吴小玲正向游客展示英川粉皮的制作方法。米浆怎么铺?纱布怎么掀?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游客 雷晶晶:感觉还是挺难的,就是速度一定要快,慢了的话就会做不出来。
至今,英川粉皮仍旧坚持最传统的制作方式。用石磨细细磨好米浆,架好铁锅,放好蒸笼,将米浆细致、均匀地铺在蒸布上,蒸出圆圆一张香软却不失弹性的粉皮。
景宁县英川县英川村村民 吴小玲: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这个酒糟跟这个紫苏,还有这是田鱼干,是我们海拔600米以上野生的稻田里面长出来的田鱼,少了这几样就没有原始的味道了。
游客来到村里,吃粉皮、住民宿、买土特产,英川“美食小镇”的特色文旅产业越来越旺。
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县英川村村民 吴小玲:像北京那边的客户啊,都有过来的。
现在,吴小玲还通过网络直播销售便于储存的粉皮干,发展稻鱼共生基地,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致富。
景宁县英川县英川村村民 吴小玲:高山粉皮也带动了我们的红米,我们的畲乡乌米销售量也带动上去,一年(销售额)也是有100多万元。因为粉皮必须要粮食做的嘛,我们在村里承包了800多亩的田,把它种上粮食,也带动了村民,有100多个人,可以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
如今,景宁县域内共有粉皮店60余家,从业人员150余人,全年销售额高达1000多万元。当地还成立起畲乡小吃办公室,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畲乡小吃工作室领办人 张启德:通过技术的革新、人才培训之后。比如说,年销售量能达到100万斤甚至200万斤,这样子我们就把我们景宁的畲乡粉皮的市场就会扩大化,带动我们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