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谈如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如何解决当前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行业,信息通信行业责无旁贷。
“一方面,要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引领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消除信息障碍,弥合‘数字鸿沟’,进一步优化数字生态,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支撑。”来自信息通信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表示。这次两会他围绕数字经济话题,带来了关于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以及信息无障碍建设四个方面的议案与建议。
郑杰呼吁,要从深化算网布局、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推进服务升级四个方面系统推进,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要高效推进数字新基建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他同时建议,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弥合“数字鸿沟”;不断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算力网络是我国率先提出的一种原创性技术理念,指的是依托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连接,整合云、边、端等多层次算力资源,提供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等一体化服务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算力已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到4元;算力规模平均每增长1%,能撬动数字经济增长0.4%、GDP增长0.2%。
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有助于赢得科技竞争主动权,有助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加速构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算力网络发展已经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仍存在算力供给不足、算力需求有待激发、创新研发基础薄弱、算网产业融合不深等发展难题。以算力供给为例,我国人均算力相比高算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据国际权威管理咨询机构的统计评估,人均算力在每秒1万亿次浮点运算以上的为高算力国家,我国人均算力约为5500亿次,只有高算力国家门槛值的一半左右。同时,算力供给还存在结构性短缺,比如,地区之间供需失衡,异构算力供需失衡,分布式算力占比低。
针对上述问题,郑杰从深化算网布局、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推进服务升级四个方面,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深化算网一体化总体布局,完善配套政策供给。深化算力、能源、网络、数据、应用“五个一体化”总体布局,在布局八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顶层设计;统筹“东数西算”工程和“千城千兆”“千城千池”计划,做好集群和边缘两级算力布局;探索完善算力交易、网络服务结算和碳排放交易等配套机制。
二是强化算力网络自主创新,建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优先在浙江落地。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攻关制约算力网络发展的关键原创技术,鉴于浙江算网基础较好,5G和千兆光宽带发展领跑全国、领先全球,云计算产业和科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议优先考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浙江落地。加强国家和区域专项基金扶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推进算力网络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培育壮大算力网络生态,鼓励算力网络应用创新。同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近年来,浙江全省域全方位推进数字化改革,出台了全国首部公共数据领域地方法规,在以数字化改革推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建议国家支持浙江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
四是加快算力网络服务升级,推动数字红利全民普惠。加大普惠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算网资源布局;推进算力服务优质共享,深入推动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繁荣线上消费业态,降低算力使用门槛,丰富数字生活新服务。
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提高新基建能效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近年来,我国数字新基建的能效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数字化业务呈倍数级增长,新基建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的总体规模仍呈现上升趋势。
“以数据中心为例,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达到4000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两倍。”郑杰表示,“降低我国新基建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更好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郑杰认为,目前,我国各地数字新基建领域的节能降碳工作稳步推进,总体成效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碳排放标准规范亟待完善;节能降碳市场调节机制有待健全;节能降碳的协同治理体系运转不畅等。
针对上述问题,郑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数字新基建的能耗评价和碳排放标准建设。他建议充分考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新基建的传导溢出效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数字新基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和组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加快行业和企业碳排放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完善“双碳”领域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针对数字新基建的碳排放制度供给。他建议将数字新基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用能权交易市场,加强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的统筹衔接,前端与末端治理协同应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加快出台并完善绿色金融配套的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探索节能降碳财政奖补机制,进一步提高数字新基建领域ICT企业降碳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我国节能降碳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进一步优化“双碳”监管治理体系。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双碳”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双碳”集约化监管,推进相关部门碳数据共享、业务互通;加快推进能耗智控建设,积极鼓励能源管理领域5G、物联网等数智技术的应用,鼓励搭建满足区域性、行业性发展特征需求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智析碳、精准降碳。
此外,郑杰还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大数字素养教育普及力度、推动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的规范发展、完善数字化人才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与技能。同时,通过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立法、推进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的完善与落地、推动互联网无障碍化普及,以及加快解决老年人及残疾人运用信息技术困难、扩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提高全社会信息无障碍意识等,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弥合“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