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转身”面临必答题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李金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在迈向“专精特新”的道路上面临着一道必答题:如何更好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它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中小企业好了,中国经济才有生机。
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广大中小企业要更好发展,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指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尽管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性,但因自身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转型程度远远低于大企业。
当前,中小企业“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数据采集基础薄弱、转型人才欠缺和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多数企业不会转型;转型成本的高企和资源投入的不足又使得中小企业不能转型;转型见效慢、协同差、成果不明显使得中小企业对转型信心不足而不敢转。
中小企业如何完成转型的“必答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速研究开发“低门槛好使用”“性价比高”的数字化“工具箱”,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本和壁垒。二是加速搭建“政府+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的“孵化器”。三是加速推进数字化标准建设和发展数字化培训项目,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蓄水池”。四是加速搭建更多对外合作新平台,深化国际中小企业数字化合作,以开放繁荣中小企业数字化生态。
朱永新表示,要对数字转型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诊断服务和绩效评价,并对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在融资政策、财政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应用场景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全国人大代表陈爱莲认为,有必要积极推动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比如在数字化转型初始阶段,由政府搭建平台,促进头部平台与潜在客户对接,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推动数字化需求方和供给方有效对接,可有力降低中小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贺强建议,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应该培育一批兼具数字技术能力和实体经济属性、对推动数字化转型具有较强促进作用的新型实体企业。让这些新型实体企业在深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过程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顾虑,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建议,鼓励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数字安全服务和产品,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数字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近期表示,加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引导企业自觉转型,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其中,支持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摸清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字化能力。打造10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赋能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企业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认识,找准问题,坚定转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