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推进“东数西算”,为数字经济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6-24 14:53:46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下,国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工业经济进入数字经济的换挡提质发展范式。新基建不断纵深推进,算力成为核心生产力,技术与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提供新型算力资源供给的新型基础设施正成为供给侧拉动国民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引擎”,带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持续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是一项全国性基础工程,是新基建的再升级,能够有效促进数字资源跨域优化调配,推进东西部机会均等化,弥合东西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经济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筑牢根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区域和产业的平衡充分发展,有利于带动产业要素融合共享以畅通内循环,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

准确把握“东数西算”特征内涵

“东数西算”并非简单将数据由东向西进行存储、计算和处理,而是要形成数据、资源、产业、区域、市场的大统筹、大协同、大优化,具备异地大循环、多“点”多“线”、多维并发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东数西算”是一个产、存、算、用分离的“异地大循环”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资源异地“迁移”的先行者,“东数西算”与之相较,“大同”之中存“小异”。“大同”方面,需要一条畅通的运输线将天然气、电力、数据资源从产生地运输至用户所在地使用,包含跨域运输线、资源产生地及使用地三要素。“小异”方面,前两者产地在西、用地在东,仅有产用两地且为异地;“东数西算”还需存储计算地,数据产生、用户使用多在东部,存储计算多在西部,产用同地、与存储计算地分离。因此,“东数西算”是一个支持“产数地运输至存储计算地,计算后折返至用数地的异地大循环”工程。

其次,“东数西算”具备多“点”多“线”的技术特性。多“点”是指数据的产生地,以企业为主体,呈现阵次型、行业性分布特点,数据的计算地则以沿途所建数据中心为主体,各地散点分布。多“线”是指运输线和调度线,在实现产、存、算、用异地大循环时,需要主干线、分支线以及算力网络的编排调度能力,类似神经网络的中枢系统,有机协调产数、计算、结果、算力等,保障事件及周期触发下的业务需求。

最后,“东数西算”需要联网、补网、强链多维并发协同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高效落地,需要基础设施布局通过联网、补网,促进宽带传输、算力网络、编排调度平台、数据中心等要素相互融通,充分发挥各环节产业链、供应链的强链效应,带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向而行,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规模。

有效有序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实施

目前,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已形成点状布局,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在纵深推进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在组织方式、政策体系、人才教育、技术融合、资金保障等方面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统筹协调多方有序协同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参与主体众多、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与行政条块一体化、多方有序大协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行业、土地、电力、电信等各方组织,政策匹配和建设节奏,数据生产和使用,建设地和使用地供需等,亟须各级党委发挥统筹作用,实行党管一切、条块结合、一盘棋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东数西算”建设领域各环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组织有序。二是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领域与行政条块的互联互通、协同联动。统筹推动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保障政策匹配“东数西算”建设全链条,完善数据生产和使用的流通机制。

行政与市场相结合探索产业西迁有效路径。“东数西算”带动产业西迁是一个长期演进、不断成熟优化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节奏性差异、算数用数分离、企业不愿迁和算力基础设施及时就绪等问题,实现有序发展、循序渐进。政府要做好统筹、谋划和起步工作,市场要定好资源要素配置和结算规则。一是政策上要协同,资源、土地等与“东数西算”相关的生产要素,要形成“东高西低”的市场价格。二是节奏上要匹配,坚持东西联动。西部的建设投入节奏与东部的政策约束节奏要匹配,保持东西一张一弛、有序协同发展。

配套畅通的人才引培政策通道。“东数西算”在产业西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本地维护、运维和技术人才,仅靠东部输送不现实,运维及时有效是大多数企业西迁的主要因素。一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匹配本地教育培养政策,形成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大学专业教育的配套布局,培养所需人才。二是制定吸才引才、留用人才的政策,把“东数西算”沿途地区由人口流入地变为人才流入地,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人才队伍,确保人才流入、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速度相匹配。

攻克和破解多种技术融合难题。“东数西算”工程实施面临融合技术突破难题,需要疏通堵点、卡点和难点,实现真正自主可控。一是提升传输技术,打造超长距离、大带宽、智能光传输,做到真正可用、好用,确保稳定性、灵活性、扩展性。二是强化算网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融通政产学研各方力量,逐步解决度量、感知、路由、交易、编排等技术难题。三是高效算力调度,构建分类施策的调度系统,形成科学、与时俱进的部署;将数据分为冷、热、温三级,再通过及时、就近和跨区调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分布式算力使用更有针对性、实时性、时延敏感性、调度可达及时性。

增强长期资金持续投入能力。适度超前、有序扩大投资是新基建的基本原则,“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需要长期大量投资。一要增强运营商的自我造血能力。运营商在资源布局、算网建设、网络安全上具有天然优势,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对“东数西算”工程有序、持续的投资,提升通信行业核心价值,增强通信行业持续造血能力。二要扩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如股票、REITs等模式,创新投融资渠道、方法和政策,保障持续投资。三要从政策层面加强云、网、数据中心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多方协同。在土地、电力、人力等环节,需协同地方政府与相关行业,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共同稳健有序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作者系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