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德州7月28日电 (记者 沙见龙)中国—东盟市长论坛28日晚在山东德州开幕。会议以“构建区域城市合作网络,共促中国—东盟升级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促进多领域合作深化升级。
“双边合作是所有区域经济框架的基础。”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在视频致辞中称,泰国和中国有着牢固而持久的友谊,是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达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32.7%。“泰国愿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在经济、创新、疫情后合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东盟所有成员国的中小企业有更大机会参与中国的全球和区域价值链。”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说,建立对话关系之初,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去年双边贸易额达8780亿美元,在经济、交通、数字化、健康、教育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有了广泛合作,东盟也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2023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将与现任主席国柬埔寨紧密合作,遵循东盟和中国领导人的愿景,为民众与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缅甸驻华大使苗丹佩表示,今年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区域贸易注入新动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互联互通、机遇共享和有效投资。在区域网络方面,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除东盟以外在本地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新兴合作机制之一。与此类似,德州连通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北部地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本次论坛能让各方进一步看到东盟国家的投资和商业机遇。”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陈俊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始终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合作样板,给11国20多亿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也为中国与东盟间开展地方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俊杰认为,在全球政治经济网络中,城市日益承担了更多外交使命。中国—东盟市长论坛为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城市外交”的一张亮眼名片。希望中国和东盟各地方省市常走常亲,借助更多优质平台发掘城市跨境合作新增长点,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表示,该省与东盟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位于德州的苏禄王墓见证了延续600余年的友谊佳话。近年来,双方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已与东盟国家建立31对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如今,东盟已成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双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6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9%。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山东深化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山东愿与东盟各方一道,共同做好交流合作大文章,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更多地方力量。
当晚,论坛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黄河—湄公河流域地方合作研究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大运河—东盟历史文化研究院”等相继揭牌。会议期间还将举办“大运河—东盟城市发展论坛”“中国(山东)—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交流会”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