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请审议《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6-28 10:42:03 Tue   

关于提请审议《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在前期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起草了《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议研究,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

2022年6月28日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

(2022年6月  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指示和考察杭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增添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劲动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大走廊建设情况实际,就进一步促进大走廊的创新发展作出以下决定:

一、厚植科创土壤,夯实大走廊创新发展的硬件基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对杭州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重要指示,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市委作出的“努力成为比肩‘硅谷’的科创高地”以及市“十四五”规划明确的“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求,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能级,辐射带动滨江、富阳等区域联动发展。要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四个面向”的要求,争取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地。要持续推进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要支持推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打造重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或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名校名院名所建设。要加强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建设,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多层次新型实验室体系和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群。要支持实施重大前沿基础研究项目,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二、推进“两链”融合,打造大走廊创新发展的产业高地。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两链”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世界级数字科技产业集群。要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大走廊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培育高精尖未来产业。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协作,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创新联合体。要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打造全域科创孵化体系,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努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技术平台,构建支撑创新全过程服务体系。要加强开放创新与国内外科技合作,主动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对接G60科创走廊,利用长三角科技资源针对企业难题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整合科技力量进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攻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三、加快人才集聚,完善大走廊创新发展的生态链条。要研究制订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高地先行区的相关政策,深入实施“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聚集,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支持推动大走廊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特区”,构建全球高端要素引力场,打造全球顶尖人才蓄水池。要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加大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要着力推动大走廊创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支持大走廊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探索“科研院所招引、区域统筹使用”等人才工作模式,统筹提升区域内人才政策,在人才管理授权松绑、人才资源高效配置等方面先行先试。要推进区域内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一体化,持续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量身定制科研项目、团队建设、薪酬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举措,聚焦政策咨询、政策兑现、政务服务、双创扶持、生活服务等方面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体系,营造“热带雨林”一站式人才服务氛围。要推行多元化、竞争性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改革,“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强对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研发投入、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建立健全创新策源导向、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探索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机制,努力创建全国最优营商环境。

四、强化服务供给,提高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城市能级。要高标准编制实施大走廊各项规划,持续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力补齐大走廊城市功能短板,统筹协调、督促推进核心区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强大走廊范围内基础教育招生统筹,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跨层级跨区域统筹,核心城区名校以“名校+新校”等集团化办学方式领办、合办大走廊学校,积极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儿科、妇产科等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提高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要统筹实施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制度,加强规划引领三区融合,增加供应总量,积极探索共有产权房制度,推动未来社区示范点规划建设,让创新人群就近吸附。要加强交通规划统筹,完善大走廊与周边路网建设,畅通与主城区快速联系通道,多措并举推动大走廊职住平衡。要开展大走廊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行动,加强核心区风貌管控,提升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大走廊。

五、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强化市级统筹,充分调动属地积极性,厘清各方职责边界,管委会、三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的要求,坚持“四个不变”“八个融合”原则,推动机制融合、人心融合、要素融合、开放融合,形成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强大合力。以超常规举措加快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新型体制探索。要加大专项资金、基金、债券、用能支持,保障大走廊必要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主动争取相关重大改革举措试点和财政、金融、土地规划等专项政策扶持,以政策赋能大走廊建设。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加快城西科创整体智治应用平台建设,探索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整体智治改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内涵式融合。着力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现代化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治理体系。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相关内容,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开展监督。

关于《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2022年6月28日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杭州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利敏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委托,现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决定(草案)》的必要性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科技创新重大战略平台。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是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劲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制定本《决定(草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杭州发展还是要靠高科技,现代化不靠这个东西不行”,希望杭州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作出关于促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决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是依法确保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需要。省、市委提出要举全省、全市之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确保此项改革决策于法有据,推动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是解决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中现实问题的需要。城西科创大走廊自启动建设以来,在营造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平台、汇聚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创中心“四梁八柱”逐步成型。但在前期专题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大走廊创新发展仍然存在诸如“在国内创新版图地位还不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均衡度不够”“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仍待进一步优化”等制约和短板。《决定(草案)》拟从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促进产业发展、加快人才集聚、强化服务供给、优化体制机制、厘清各方职责、共同形成合力等方面作出规定,推动解决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二、起草过程

4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及市委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策源地的实施意见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前期对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发展的调研基础上,总结梳理,初步拟定《决定(草案)》的征求意见稿。4月下旬至6月,赴相关区、县(市)走访调研,并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书面征求部门意见,同时,召开专家组会议征求相关专家意见、进代表联络站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广泛收集各方建议。共收集梳理52条意见建议,数易其稿,形成了《决定(草案)》现行文本。6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并提出议案,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主要内容

《决定(草案)》内容主要分为5部分:

一是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夯实大走廊创新发展的硬件基础。主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对杭州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能级。提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地,加快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支持推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打造重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加快形成多层次新型实验室体系和国家实验室杭州基地群。

二是推进“两链”融合,打造大走廊创新发展的产业高地。主要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数字科技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培育高精尖未来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创新联合体。着重完善全域科创孵化体系,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整合科技力量进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攻关。

三是加快人才集聚,完善大走廊创新发展的生态链条。主要是强调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高地先行区,深入实施“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构建全球高端要素引力场,打造全球顶尖人才蓄水池。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推动大走廊创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区域内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一体化。推行多元化、竞争性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机制。

四是强化服务供给,提高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城市能级。主要是强调高标准编制实施大走廊各项规划,推进核心区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大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跨层级跨区域统筹。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标准、适度超前建设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实施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制度,多措并举推动大走廊职住平衡。加强交通规划统筹。开展大走廊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行动,提升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是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大走廊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主要是着重强化市级统筹,充分调动属地积极性,厘清各方职责边界。要根据市委要求,坚持“四个不变”“八个融合”原则,有力推动科技创新新型体制探索。要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相关重大改革举措试点和专项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探索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整体智治改革。着力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现代化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

以上说明及决定草案,请予审议。

来源:  作者:范宇斌  编辑:范宇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