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积淀着城市的千年记忆,留存有临安城遗址、凤山水门、皋亭古埠等众多文保单位和历史遗迹,处处透露着宋韵的气息。“宋韵遗存”将走近这些遗存点,追寻宋韵踪迹,一览“钱塘自古繁华”。
上城“宋韵”
中山中路御街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惠民苑社区中山中路112号,东距光复路约35米、南距金波桥弄约13米,西与浙江地方银行旧址相邻,北距惠民路约30米。
2008年3—4月,为配合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工程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并在中山中路南段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地点位于鼓楼以北的中山中路112号,发掘面积95平方米,发现上下叠压的两层南宋御街及临街建筑遗迹。南宋前期御街遗迹包括砖砌道路遗迹和排水沟。后期御街遗迹包括石板道路遗迹、排水沟和房屋建筑遗迹。
据文献记载,南宋御街是皇帝于“四孟”到景灵宫朝拜祖宗时“乘舆所经之路”。由于皇城位于整个临安城的最南端,景灵宫则位于临安城的西北部,因此南宋御街是由南及北,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南宋御街以朝天门(今鼓楼)和观桥(今贯桥)为界分为三段。
考古发掘是首次在临安城商业繁华的御街中段进行考古工作,虽然面积较小,但意义重大:
受以往发掘现场的制约,南宋御街的宽度一直是尚未解决的悬案,中山中路御街的发现,首次探明了南宋御街的宽度。
文献记载南宋御街用数万块石板铺筑而成,但以往考古发现的均为砖砌御街,中山中路同时发现的两层不同材质的御街,表明*南宋御街经过了由砖砌到石板铺筑的演变,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南宋御街的“砖石之争”。
考古发掘在南宋御街之上还发现了元代、明清、民国等其他时期的道路遗迹,由早及晚逐层叠压,发展演变序列清晰,用材与砌筑方法各不相同,直观展现了中山路这条老街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杭州城的发展脉络。
目前中山中路御街遗址建设成位于地面下的开放式展陈场所,市民游客漫步中山路时即可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