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宋韵】第四期丨一曲宋词,千古吟唱
宋韵迹忆     

“深呼吸,感受到自己肚子有点鼓鼓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之气。”“好,用’si’这个音缓缓吐气,尽量保持平稳。”此前,商报小记者们参加了在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宋词吟唱活动,体会到了全新的吟诵感受。活动一开始,王朔南老师便教导小记者们如何运气发声,进行吟诵基础训练。

本次活动的教学老师王朔南,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电台非常六加一年度总冠军,曾经获得首届长三角青年歌手大赛通俗组金奖、浙江省群众声乐大赛流行组金奖和杭州市三江杯歌手大赛通俗组金奖。

有小记者表示,这样吟诵宋词会更有情感和韵味,和平时课堂阅读有很大不同,就连诗词也变得更美了。

小记者投稿

观千年海塘 品宋词韵味

滚滚大浪伴随着咆哮声,扑面而来,让我忍不住咯噔一下,原来是一幅巨大的落地屏幕,气势好壮观!这是海塘遗址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展厅下面就是海塘的遗址。

当我们站在玻璃走道上时,有些小记者瑟瑟发抖,生怕掉下去。我胆子大,若无其事地跟着,认真听着讲解员姐姐的介绍。她告诉我们:“海塘共17层,目前挖掘展示14层,还有三层埋在地底下。在我们脚下,有几根木桩,虽然长时间埋在地下浸泡在水里,但是由于木桩选用的是松木,本身含有一定的油脂,所以这么多年都没有腐烂……”

踏上高高的台阶,我们来到大圆盘,知道了为什么钱江潮水天下闻名。接着还学习了西湖的成因,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伴随着海塘的历史和变迁,有许多古人留下了海塘的建造方法。最早的海塘记载是东汉时期的华信筑塘,从五代吴越时期竹笼海塘,到北宋的陈尧佐柴塘和张夏的直立式叠石塘,再到后来明清时期的黄光昇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和朱轼鱼鳞大塘……最后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塘。

讲解结束后,我们来到博物馆的四楼,开启“品宋词之旅”。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宋词的知识,比如: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接着,我们轮流上台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优美的旋律和词句,仿佛带着我们来到了苏轼的世界,和他共赏明月。

商报小记者(丁荷小学)张嘉杭

化身苏东坡

参观完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后,我们迎来了主题活动——宋词吟诵。入座时,每人拿到了一张红色的纸,上面印有苏轼的《水调歌头》。老师说这是今天需要吟诵的词,并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吟诵与朗读有什么不同吗?”大家有的举手,有的摇头。老师望了望我们,解释道:“朗读,就是平时读课本的状态,直白点说缺少情感的读就是朗读。而吟诵就需要富有深厚的情感去体会理解地读,用心感受这首诗词。”

听到这,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想东坡先生思念弟弟的时候,和我思念表弟的时候应该是一样的,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这首词中,就能更好地吟诵了吧。等轮到我上台表演的时候,我仿佛已经化身成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台下传来了一阵掌声。

商报小记者(丁信小学)叶亦轩

诵水调歌头有感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在苏轼那个年代显然是一个不可回答的问题,然而作者仍然借月把酒相问,问而不答,引人探究。“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九个字动态描绘了明月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这一美不胜收、诗情画意的景象,表明当时苏轼“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现状。让人读来不禁觉得既孤独、又揪心,会失眠、很愁苦。分离是一定存在的,倘若是自己遭遇,该怎样释怀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自我升华出的哲理思考。他希望这世上所有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豁达共享这一皎洁的月光,用大爱无疆替代小我情怀。我想我会更珍惜有亲人陪伴在身边,陪伴着我学习和成长的平凡而美好的生活。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吕靖瑜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