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三墩老街,寻味西湖区古宅深处的岁月故事
宋韵迹忆     

江南古宅 韵味犹存

上一期我们讲到的西湖区古宅

你是否还记得?

是否有趁闲暇时光走走逛逛?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西湖区的古宅

感受三墩老街深处的文化印记

位于陈家桥南。始建于民国初期。整座住宅坐南朝北。共三进四间。旧为绸庄,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开办人民银行,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现为古龙俱乐部,成为民众业余娱乐场所。

古龙俱乐部

位于宦塘河北岸,穆桥北侧。建于清末民初。重檐墙门,门楣上有较为少见的精美砖雕,上刻人物花卉鸟兽,正中为“惟善为宝”楷体字。

宅院四面筑风火墙,三间三进。一进为门厅,当中为正厅,两侧为偏房,均有落地花窗门;二进与一进之间为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二进三间均为卧室,中间主卧与两边的卧室各有通道;三进为杂屋,用作厨房、栈房及仆人住宿。

该宅原属朱泰和,土改时分给王姓人家,现尚存一进,墙门及风火墙(一进部分)仍在。

三墩老街街景

坐落在兴隆桥北(今环卫所位置),是众多朱长顺油坊现存建筑中最大的一处。

建筑建于清末民初,为二层木结构三开间楼屋,新中国成立后为环卫所使用,有雕花牛腿,保存较为完整。朱长顺家族除了经营油坊,还是当时砻磨水作坊的代表。

据《兰里水韵》描述:所谓砻磨水作坊,“砻”就是砻谷,就是把稻谷加工成糙米。“磨”就是磨麦,把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筋。砻磨水作坊因为要加工米和面粉,就必须同时建造晒场、淘麦等设施,耗资不菲。因此,只有诸如朱长顺族系这样资本足、实力强的水作坊才会配套建成砻磨水作坊。

三墩咖啡馆

三墩中学弄原名当弄,因其紧邻一所当铺而得名。此当铺名“义昌当铺”,始创于同治三年(1864年),为三墩首个当店,老板是三墩最大的地主朱阿永(朱泰和)。新中国成立后,当铺房产收归政府,这里成了政府组织三墩民众开会、活动的场所。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改成为三墩食品中心站(即三墩人口中的“食品公司”),再后来成为三墩食品中心站的职工宿舍。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大火,当铺遗存化为灰烬,此后三墩房管所在废墟上建商品房一幢至今。

三墩老街街景

范家湾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于三墩镇公所第六保,新中国成立后以范家湾为中心成立了三墩第二居民区(二村),1981年6月更名为范家湾居民区。

史上,范氏望族有一户名范阿新的,其祖上建有一处别致的大宅院。传宅院为象鼻造型,四进四间,高墙深院,两边荷花池塘,内设走马楼百叶窗,尽显气派。可惜的是,此楼在历代拆建之下,只存在于文献中了。

三墩老街街景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