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烟火·运动篇③丨纸鸢寄情 拥抱春天
宋韵迹忆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草长莺飞的三月里,最应景的活动就是放风筝了。风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宋朝时,放风筝成为了一种流行活动。以北宋仁宗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就多次提到了“放风筝”。今天,和萧博君一起来了解风筝吧。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叫“鸢”。关于风筝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一般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相传,墨子用木头做成木鸟,这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但是“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后来,墨子把做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弟子鲁班。鲁班改进了制作方法——用竹子替换木头,形象上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之为“木鹊”。东汉的时候,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从作用上来看,最开始的风筝是一种军事工具,或是侦查敌情,比如“制木鸢以窥宋城”;或是远距离通讯。到了唐朝,风筝的军事化用途淡化,渐渐转化为娱乐用具。宋朝时,放风筝已经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喜爱的户外娱乐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都有描绘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

《百子图》 宋·苏汉臣

纸鸢

宋朝百姓常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意思是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累的霉运。陆游的《观村童戏溪上》也描写了儿童游戏放风筝的情形,“竹马踉蹡(qiàng)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丰子恺画作中的风筝

从军事用途到现在的儿童玩具,风筝走进了每一位孩子的童年,它带来的欢声笑语也强调着春天的到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让我们纸鸢寄情,一起拥抱春天!

  作者:徐洁怡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