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烟火·书画篇⑧丨但愿人长久——看宋时中秋
宋韵迹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一首《水调歌头》,唱尽古今多少中秋离愁与团圆。即便岁月流淌千年,世间万物流转不息,词中那一轮圆月,却依然照亮今人的中秋。

中秋起源于月崇拜。周代已有帝王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制。而“中秋”一词始见于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里记载的就是宫廷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仪式。由此起,中国中秋的祭月传统便一直延续下来,并成为中秋节日的核心叙事。

时间来到宋代,带有宗教色彩的祭月,已经逐渐演化为赏月这样兼具娱乐性的活动。《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深夜遥闻签芋之声,宛如云外。闾里儿童,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可见在宋朝,中秋赏月已经成为了全民性的活动,有丝竹宴乐、通宵夜市,儿童玩乐,可谓是热闹非凡。

《闰中秋月帖册页》宋 赵佶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皇家,中秋之夜会进行宴饮活动,有诗词、表演助兴,徽宗气象阔大的《闰月中秋贴》就创作于这样的情景之下。同样是描写皇家中秋宴乐,孙何的《侍宴御楼》中则描写了表演助兴的场景:

“突兀毬场锦绡峰,游人士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簾摯火龙。”

诗中描述了侍宴时,毬场上奔跑的蹴鞠者你争我抢,而围观人群层层叠叠,冰簾辉映之处舞动的火龙灯翻转飞舞。

当然,除了玩好,中秋也要吃好,现代人中秋吃月饼,广式、苏式,五仁、云腿、榨菜各种口味,而宋人的月饼则“朴素”得多。“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句苏轼写的诗,可能就是月饼的雏形。月饼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宋周密 《武林旧事》中“市食”的条目下,“蒸作从食类”。但中秋真正流行吃月饼已经是明朝时候的事了。但是,宋人在中秋这天,在祭月时会摆上水果。《东京梦华录》中就有中秋“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的记载。这不仅是祭月,也有“秋尝”的意味。

除了赏月,中秋赏灯也是宋人过中秋灯传统之一。在影视剧中,我们常见到中秋时古人点灯、挂灯笼和在水中放河灯灯场景。事实上,后者放水灯才是宋人在中秋时的“赏灯”活动。

周密所作的《武林旧事》中,就有对中秋之夜放花灯的场景描写;“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美观也”。

而说到水,宋代观潮成为了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观潮在北宋一度被禁止,但到了南宋,杭州成了都城,有钱塘江每年八月大潮的天时地利,观潮随之成俗。《梦梁录》记载:南宋时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部押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盖因车驾幸禁中观潮,殿庭下视江中,但见军仪于江中整肃部伍,望阙奏喏,声如雷震。余扣及内侍,方晓其尊君之礼也。” 这里的“幸禁中”指的就是皇帝亲自来观潮,南宋观潮之风可见一斑。

《月夜看潮图页》 宋 李嵩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当然,如果你是宋人,你也可以选择一个静谧之处安安静静地赏月、自娱,和三两好友举杯邀月,就像画家马远在《月下把杯图》中描绘的那样。你或许会畅想圆月之上,是否真的有嫦娥玉兔,吴刚伐桂,又或许会遥思亲人眷侣,毕竟旅行永远是古代士人的离不开、躲不掉的标签。

《月下把杯图页》宋 马远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嫦娥月宫图》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