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风尚·寻宋④丨追溯千年河上的一次雅会
宋韵迹忆     

端河上广惠禅院

因“宋韵男团”浮出水面午安康

约前两年,古装剧《清平乐》热播,使宋代雅韵风靡一时。

剧情逐集播放,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随着卷轴滚动,徐徐铺展。且不论其中之史实确否、艺术表现之格局如何,但见如范仲淹、晏殊、司马光、欧阳修等文士名臣竞相登场,便足令文史爱好者感到惊喜。这些先辈组成的 “宋韵男团”,可谓阵容庞大,演员在谈吐举止间,共同为观众绘制一幅幅典雅的士大夫群像。他们或学识渊博,或心系苍生,或独有性情……彰显各自的魅力吸引观众。

而在宋时的萧山,也曾有一组“宋韵男团”相约一起,来到当地一处文人雅聚之所——溪口广惠院(位于今萧山河上镇下门村),于寺边的会景亭举办了一场可堪追慕兰亭雅集的“广惠诗会”。此事《嘉泰会稽志·卷八》有载:“广慈禅院在县南七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号安禅寺。隋大业十三年废,晋天福七年重建。吴越改保安禅院,景德二年改今额。寺多胜概,范希文、叶道卿、元厚之、沈存中、施正臣、唐彦猷、晁美叔、吴伯固皆留题其中。”自此可见,广惠禅院向为文人宴游之地。会稽自古名山,文人遨游越乡,行走于山水之间,总多诗意。

中国文人雅集之传统由来已久,最负盛名的自当是“永和九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那一次修禊之会,尤其《兰亭集序》之书法,成就犹在诗歌之上,后人莫不追慕。何况广惠寺所在,宋时为会稽所辖,与会者岂不追思旧贤?

千年古镇河上

因雅集彰显人文底蕴

此次溪口广惠院之行,同行者还有谁?皆由何处而来?所至何处?留传佳句几多?莫不惹人好奇……

然而,答上述之问前,尚需谈一谈萧山河上镇。

河上镇位于萧山南片(部),毗邻诸暨、富阳。隋唐时,此地要隘设有长山镇,驻兵戍守,正位于距广惠禅院不远的白乐堰。其时,永兴河水深且宽,适于航行。至宋代,长山镇改长山乡,周边寺院丛立,兼之风光秀美,物产富饶,一条大溪穿越其间,久而久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也由此,这片土地得以记录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轶事传奇。在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富庶的乡村生活、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交融为一。

广惠院位于河上镇下门村泽云墅的玉峰山麓,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初名安禅寺;吴越时期(907—978),改保安禅院;宋景德二年(1005),改广慈禅院;元末(1328后),毁于战火;明洪武(1368—1398)初,重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年(1663),僧灿雄重建;20世纪50年代,部分寺宇尚存;60年代,尽皆毁去;今已不存。古刹常兴常衰,命途多舛,见证了当地的人物变迁。

寺庙所在的广惠寺路,在民国出版的《沪杭甬路旅行指南》中,介绍自临浦至广惠寺沿途的胜迹。故可知,广惠禅院后之会景亭,常见往返之文人驻足。《弘治绍兴府志》载:“会景亭,在萧山县广慈院后,亭有一联,‘分得天一角,织成山四围’。”此为柳永早年所作之,仅存残句。《嘉泰会稽志》曾评价:“永以乐府得名,此诗虽不高,亦不失为工也。”确然。

柳永,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今属武夷山)人,北宋词人。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家喻户晓。此联之外,结合柳氏之词作《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则未尝不可以有一番推断——这首小词有“……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若耶溪)深处……”等语,说明柳永曾踏足绍兴,兴许他正是由杭州经萧山往山阴、会稽、上虞,或至剡县而返,且多行水路。然而此次经历如何,除词中描写外,毕竟未见其他记载,不敢妄臆。

越州知州范仲淹

可谓萧南“宣传大使”

言归正传。

范希文即范仲淹,苏州人,北宋名臣大家,其作《岳阳楼记》等脍炙人口。宝元元年(1038)十一月,范任越州(绍兴府)知州,乃其二度在浙江担任官职。他虽生平“游心儒术”“泛通六经”,一生“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却也颇亲近佛教,与僧人交游频繁。故在越州政务繁忙之暇,他常至当地的翠峰院、雍熙院等寺院,或上香礼佛,或探讨教义,或吟和泼墨。叶道卿即叶清臣,与范同乡、同僚,彼此交情深厚。范因言事被黜之时,叶曾挺身而出,上奏疏辩护。

而叶清臣与萧山,自天圣四年(1026)便有渊源。时在苏州任上的叶清臣,为萧山撰写《越州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记载北宋天圣二年(1024)萧山重修梦笔桥的盛事。文中有诗云:“晴虹倚空而半环,浮鼍跨波而欲渡。雕楹矗而端耸,钩楯缭而横绝。”盛赞此桥梁风光。

范任越州知州的时候,叶任两浙转运副使。一在绍兴,一在杭州,翻阅《范仲淹年谱》可知,二人是在宝元二年(1039)的初冬,约了沈括、柳永、刁约、唐询、钱彦远、元绛、吴处厚、施昌言等,还有一位法号显忠的僧人,同行河上。然而,众人相约以绍兴还是杭州为起点,已无从查考,只可据刁约《过渔浦而作》中“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之诗句推断,众人或许驾舟凭水,数峰而行。由此更能想见,他们经浙东运河到渔浦,一路饮酒作诗,再转浦阳江到永兴河下舟,然后拾级而上到了玉峰山下的广惠禅院。当时广惠禅院的住持是躬上人,上人生平无从考证,按照其与诸人的交往看,或是德高望重的法师,或为诗意悠然的吟僧,无论哪种,据此皆可推知,广惠禅院在寺庙中等级不低,当地环境自然也颇优渥。

佳句迭出迷人眼

宋韵遗珠待搜寻

言罢由来,当观诸人诗作。首论范仲淹诗——范诗有“求取会稽藏拙地,白云深处亦行春”句,乃将此处置于会稽范围称道,如今已在当地普及,成为河上文史深厚的重要明证,意义非凡。

叶诗则别有闲情,题为《溪口广慈寺》,诗曰:“云中江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谁为秋风乘兴去,松窗先听富阳潮。”此诗见于《全宋诗·卷二二六》中叶清臣之诗,编者据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九收入;又见于《全宋诗·卷二〇五三》中蔡清臣之诗,且题为“广惠寺”,“江树”作“老树”,乃编者据黃钰《乾隆萧山县志·卷三六》收录。究察此处,遍阅《万历萧山县志·卷六》《嘉靖萧山县志·卷六》《康熙萧山县志·卷十四》《万历绍兴府志·卷二十一》以及清稽曾筠监修的《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一》等诸书,此诗皆归入叶清臣名下,《乾隆萧山县志·卷三六》亦然,故“蔡清臣”处应是同名致误也。诗中境界清雅,兴致高卓,尤其江树之描写,切合“萧然”二字,而舟上之人却别有意趣。

唐询有《题广慈躬上人房》诗,有“溪口相传地最灵,其间风物与人清。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卧看南窗自晦明”句,甚显溪口一带的清灵,更透着一种闲适。

钱彦远与元绛为杭州人,有同题之《题溪口广慈寺》,前者有“寺跨长溪山四围……常恐尘埃随水来”之句,后者有“青山屈曲无重数,俱束溪光款款流”之句,均描绘了此地青山重重,溪水长流之景,情景相融,心有逸趣。

继续追溯,《会稽掇英总集》有题为“过溪口广慈院”的步韵诗作唱和。谨录于下。

刁 约:赏遍林泉去未能,却来溪口访岩僧。为观远景尤奇处,更陟危亭最上层。云吐前峰疑霈雨,泉飞别涧旋凝冰。陋容憔悴烦躬笔,待结钱唐九老朋。 

吴处厚:数日髙陪使骑行,青山好处屡逢僧。坐禅庵邃云为屋,会景亭髙石作层。大斾晩穿松壑雾,瘦笻寒卓瀑泉冰,此游不减白莲社。慧远宗雷共一朋。 

显 忠:五马重来溪口寺,惟将属吏与门僧。盘云野径行千里,送目危台上百层。岩桧影寒犹带雪,溪流声涩未销冰。寻常地远无因到,空愧躬良二老朋。

倘若说前文之佳句未必为同次行程之作,那么此处三首乃是一时连句无疑。近似之景,落笔成诗却是形似而意非之句,古典诗词之魅力正在于此。各人诗中景象,除自然山水外,多少透露宋时河上的人文特色,如“待结钱唐”“屡逢僧”“五马重来”等,乃知纵使闹市以外,也多人烟、足迹。

佳句迭出,此地文化内涵已然不浅。不过以上诗作虽足以展现此次诗会的盛况,相关的作品仍旧值得继续搜寻、发现。如今回顾千年以前的河上镇,缤纷的宋诗散发着宋韵绚烂——原来,萧南的土地曾一度沉浸于典雅敦厚的士大夫生活美学之中,也无疑从中获得了深厚的滋养。

悠悠古镇,幽幽古刹,品品这风雅。

  作者:钟妙明 余逸成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