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宋韵迹忆丨说宋⑦:以身殉国的冯骥
宋韵迹忆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了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富阳博物馆特别推出“富春山居 宋韵迹忆”为主题的宣传专栏,包含“说宋”“寻宋”“品宋”“传宋”四个子栏目。

在宋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写着最豪放的词,唱着最自由的歌,也饱含着最悲怆的爱国情怀。他们的身上散发着温文儒雅的君子风范、厚积薄发的文化修养和幽雅醇清的艺术气息,也挺立着坚毅不屈的浩然风骨。他们已经消逝在历史中,而富阳,依旧流传着他们的传奇。本期“说宋”,我们要讲述的是以身殉国的冯骥的故事。

说宋·以身殉国的冯骥

冯骥,字德父,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据清《浙江通志》载:“冯骥,字德父,富春人。性至孝,母病刲(kuī)股和药以进。登景定进士,调安吉武康簿,有声,累迁大理丞。时元兵下襄樊,朝廷募豪杰为战守计,骥被荐协张濡守独松。元兵来攻,杀其渠帅。元将益兵捣之,濡遁,骥与弟骐力战死,赠集贤殿修撰。 ”

冯骥的祖先是陈留人,到他爷爷冯志学这一代的时候,朝廷南渡,于是冯家也举家搬迁到了富阳。冯骥的父亲名叫冯从周,任承事郎,华亭县盐场提干。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兵南下。冯骥与何新之协助唐震守饶州。次年二月,城破,元兵“执牍铺案上,使(唐)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

饶州被攻克之后,冯骥又临危受命,协助张濡镇守独松关。何新之则镇守福建的新垒,后战死。

独松关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南与杭州市余杭区境交界,北距城关递铺镇八公里。历史上,独松关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有“杭州咽喉”之称。

独松关遗址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自天目而北,重冈结涧,回环数百里,独松岭杰峙其中,岭路险狭;东南则直走临安,西北则道安吉、趋广德,为江、浙二境步骑争逐之交。东南有事,此亦必争之地也。”

在历史上,金国大将兀术就曾从广德进独松关,见无人守卫,对部下说:“南朝可谓无人,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飞度哉?”

独松关是南宋王朝“国境线”上的重要门户,堪比明朝的山海关,在首都西北护卫着这个岌岌可危的朝廷,一旦关破,元兵可长驱直入到首都临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十一月,元将阿剌罕举兵攻关,冯骥率部奋勇抵抗,杀其渠帅。无奈何元兵源源不断地增援,而文天祥率领的援军却未能及时赶到。独松关被破,守将张濡“夜遁邻郡”,而冯骥则选择了留下来拼死抵抗。为了坚定丈夫的意志,冯骥的妻子谢氏在短兵相接之前即自杀,冯骥和他的弟弟冯骐也在随后的巷战中以身殉国。

冯骥育有二子。大儿子冯鹤,尚武,随父亲在独松关守关,关破之前,他负伤在亲戚家疗养,因而躲过劫难。小儿子冯鹄,长于文学,年轻时在他舅舅、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谢枋得的门下求学。谢枋得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只可惜生不逢时,遇到外族入侵,烽火四起,大好河山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便劝他趁乱隐居。父母殉国之后,兄弟俩冒着危险,偷偷赶赴独松关,将父母的骸骨背回故乡安葬。

“宋韵迹忆”系列线上宣传活动由杭州市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杭州市富阳区文物保护中心组织策划。让我们穿越千年,去寻找富阳最深处的那一抹风情,去发现富阳最美的人文魅力。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