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迹忆⑩丨宋代硕儒——钱时
宋韵迹忆     

宋韵迹忆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淳安两宋时期文化,发挥淳安宋韵文化价值,淳安县博物馆将结合我县宋代文化文物资源,不定期推出馆藏两宋时期精品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或文化景点的系列文章,与大家一同寻宋、说宋、品宋、传宋。今天推出第十期宋代硕儒——钱时。

在古代,考取功名几乎是所有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但也有例外,他们敝履功名尊道义,虽满腹经纶却不慕利禄,寄情山水,修身治学……宋代硕儒钱时就是这例外中的一位。

钱时(1172年-1244年),字子是,号融堂,人称“融堂先生”,淳安蜀阜(今威坪镇)人。据《宋史》记载,钱时幼年即奇伟不群,勤奋好学,他读书与其他世儒不同,只为究明理学,而绝意科举。他也曾受举荐做过官,但毕生的精力多用于著书立说、讲学授徒。

宋代时期,传统经学进入“宋学”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钱时生于南宋,那是一个理学家辈出的年代。据传,学有所成的钱时某一天豁然悟道,于是去慈溪拜谒学士杨简(陆九渊的弟子,世称“慈湖先生”)求证。说来也怪,杨简初见钱时,便生出“目击而道存,一言与之契合”的默契之感,两人畅所欲言,切磋琢磨。杨简大赞钱时“严陵钱子人品甚高”,并题写“融堂”两字相赠;钱时也拜其门下,成为了杨门高弟。

宋绍定四年(1231年),陆九渊的再传弟子、时任江东提刑的袁甫改建象山书院,深知钱时人品才学,袁甫便聘任钱时为象山书院的主讲席。钱时是象山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他讲学议论宏伟精辟,见解独到,很受学子欢迎。钱时因此名声大噪,备受儒林推崇,就连新安、绍兴等郡守闻讯后,也争相厚礼延请他赴郡讲学。

钱时著作

右丞相乔行简了解情况后,就向理宗皇帝推荐他,说:“(钱时)夙负才识,尤通世务,田里之休戚利病,当世之是非得失,莫不详究而熟知之,不但通诗书,守陈言而已!” 大致意思是:钱时此人才识过人,精通世务,尤其对农业方面的利弊和社会层面的是非得失等有很高的见解,不同于一般墨守成规的读书人。

学而优则仕。嘉熙元年(1237年),宋理宗专门召见布衣钱时,特赐进士出身,授馆阁秘书校勘,后又召为史馆检阅,修国史宏编,并诏令严州守臣抄录钱时的著作,呈送天子御览。

钱时著作

钱时既是一位深究学问的学者,也是一位正直的好官。在他出仕之初,恰逢浙东大饥,饿殍遍野。面对灾情,他满怀悲愤,不顾自己的仕途安危,直笔上疏:“陛下为民父母,推饥溺犹己之念,未闻何以处此;然陛下深居广内,日享八珍,民之利病,无由亲见,言者未敢以实,故犹未切于圣虑也。”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钱时担任过浙东仓幕、史馆检阅、馆阁校勘、江东帅属等官职,但由于他不乐仕进,最终还是以国史宏编未毕为由辞去官职。辞官后,钱时退居故里,创办了“蜀阜书院”。乔行简感佩于钱时的学识为人,曾亲笔题写“融堂书院”四字赠予他,因而蜀阜书院也称“融堂书院”。

作为陆九渊的再传弟子,钱时一生致力于学问,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以著书讲学终其身,一生著述颇丰,传世之作有《周易释传》《尚书演义》《学诗管见》《春秋大旨》《四书管见》《两汉笔记》《蜀阜前后稿》《冠昏记》《百行冠冕集》《融堂书解》等。明代《永乐大典》收入《融堂书解》20卷;清代《四库全书》收入《两汉笔记》《四书管见》等多部,为淳安历代著述最丰者,有88卷之多。钱时其人也被收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明代学者程敏政在其《篁墩文集》中评论:“融堂钱氏,实得杨简之传……真可谓百世士也。” 黄宗羲也认为象山后学,“严陵一支,自钱融堂为盛”,并称其为“豪杰之士”。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