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迹忆①丨一块石头讲述一段历史
宋韵迹忆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淳安两宋时期文化,发挥淳安宋韵文化价值,淳安县博物馆将结合我县宋代文化文物资源,不定期推出馆藏两宋时期精品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或文化景点的系列文章,与大家一同寻宋、说宋、品宋、传宋。今天推出第一期“方腊起义刻石”。

1988年3月,淳安县文昌镇王家村一村民挖地基准备建房,意外挖出一块鹅卵石,足有30多斤重。

挖地基挖出石头来实属平常,怪就怪在这石头四面都刻有文字。

文字以繁体写就,其表述不像是今人所写。加上被磨损的字,石头上共刻88字。当时的老百姓识字不多,透过刻痕,依稀能辨别几个大字,但要想把这88个字连起来解释一番,弄清字意背后的渊源,却也不太容易。

关于这石头的来历,村里老百姓猜什么的都有,直到文物研究专家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之后,藏在这块刻石里的秘密才真正被破解。

宋·方腊起义刻石 / 淳安县博物馆藏

这块石头就是赫赫有名的“方腊起义刻石”,石头上所刻的“臈”,即腊,方十三,即方腊,记载的正是北宋末年,睦州青溪(今淳安)方腊起义和其被俘的时间、地点,以及义军攻打赵宋王朝州县的主要路线。

除了记述方腊的事迹,石头的一角还注明这是由丰源院的一位名叫用琴的僧人所刻。世事变迁,曾经的用琴僧人怕是也想不到,自己刻下的石头,八百年后成了研究方腊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史料。

方腊起义刻石铭文(拓片)

刻石仅用80余字记录和证明了历史,这寥寥数语更像是一个引子,后人得以借此穿越时空,去了解一场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探知这场起义背后的历史。

宋人说:

“自祖宗以来,军国之费,多出于东南。”

——《续资质通鉴长编》

“东南诸郡,饶实繁盛。”

——《宋史》

宋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经济发展远超北方。然而,经济的发展不仅没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反而带来了统治者变本加厉的征敛和剥削。到了宋徽宗统治时期,政治更加腐败。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这是后人对宋徽宗赵佶的评价。在艺术文化领域,徽宗才情无双,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造诣极高,除了自创瘦金体,他对茶道、园艺、花鸟奇石等也都有独到见解。

宋·宋徽宗坐像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艺术造诣高,并不意味着政治能力强。相反,痴爱艺术的宋徽宗作为一国之主,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致使“北宋六贼”将朝廷玩弄于鼓掌,贪赃枉法,滥用职权鱼肉百姓。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记载,徽宗当皇帝前,“所好者古器山石”,当皇帝后,依旧“所尚者山林竹石”。

徽宗酷爱花石山木,为此大兴土木,营造宫室和皇家园林。蔡京、童贯等奸臣便以此为由,在民间设立造作局、应奉局,集工匠千人,搜刮各类花石奇珍。单单一座名为“艮岳”的皇家园林,就已“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可想而知,当时从民间搜刮的奇材异石、嘉花名木何止千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迎合助长皇帝的骄奢无度,蔡京又引荐朱勔( miǎn)等人向皇帝进贡奇花异石,皇帝一高兴,自然多封赏,如此,对上阿谀逢迎、对下巧取豪夺以求加官进爵的奸佞愈加肆无忌惮。“以花石得幸”的朱勔甚至成了东南一霸。

举国上下的花石奇珍源源不断地运往汴京,由此产生了“花石纲”。

“纲”是宋代陆路、水路运输各项物资的运输团队,按物资种类编组,运马者称“马纲”,运钱者称“钱纲”,而“花石纲”运输的就是宋徽宗喜好的各类珍奇,十船为一纲。花石纲极盛之时,进贡花石的船只“舳舻相衔于淮、汴”。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 故宫博物院 藏

络绎不绝的货船上,满载珍奇,也载满了百姓的哀嚎与血泪。

货船是怎么样装满的?《宋史·朱勔传》中提及一点:

“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中家悉破产,或鬻(yù)卖子女以供其须。”

凡百姓家中有石头、花木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直接贴一条黄纸,称为供奉皇家之物。花石纲连年不绝,连中产之家都因此而破产,甚至到了被迫卖子鬻女以供他们索取的地步。

搜刮花石奇珍已使百姓民穷财尽,运输花石更是劳民伤财,耗费的财力人力亦难以想象。

暂不论其他赋税徭役,只花石纲的情形,据《宋史》记载:

“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

了解这一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从现实角度理解方腊起义的原因。

“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

——《青溪寇轨》

彼时,睦州青溪是商贾聚集之地,物产丰富,漆、楮、松、杉等尤盛。然而,因嘉木良材也属花石纲的猎取范围,许多以此为生的百姓被造作局屡屡“酷取”,因此而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家有漆园的方腊亦难逃其害。

腊曰:“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何如?”

——《青溪寇轨》

老百姓终年辛勤劳动,结果换来的却是妻儿受冻挨饿,求一口饱饭都是奢侈,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两浙百姓苦于剥削压迫久矣,听了方腊的控诉之后皆愤怨难抑。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在睦州青溪以“诛朱勔”为名揭竿而起,一场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在方腊的号召下,应者如云,不过十余日,起义军便聚众数万;三月余,队伍壮大到了近百万,攻城夺池,一度占领睦、歙、杭、衢、婺、处等六州五十二县。另有一说,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冠倬先生考证,起义军实则攻占了八州五十三县。

无论六州八州,俱表明方腊起义牵涉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遍及两浙,甚而波及到苏皖赣等地,可谓大震东南。

半年后,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腊被捕,起义军因种种原因被镇压。义军虽溃败,但这次起义动摇了宋朝根基,给腐朽的北宋王朝当头一棒,可惜这一棒未能敲醒昏庸的统治者。方腊起义失败后的第六年,北宋灭亡。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历史。这块刻着方腊起义事件的石头在历史的滚滚浪涛中幸存了下来。假如它是方腊起义失败那年所刻,那么走到今年,刚好整整九百年。九百年,历经多少沧桑?刻石无声,不能回答。但刻石上一横一竖雕刻的字迹,似在向后人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过往……

方腊起义刻石现陈列于淳安博物馆,是淳安目前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亦是淳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今,重见天光的它终于有了听客。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