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令篇⑤:清明节
宋韵迹忆     

市博物馆2022年全新策划推出:宋韵迹忆·“清平乐”宋韵文化解码系列。通过了解宋人的日常生活,带领大家走进宋人的精神世界,感受宋人的生活,解读这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王朝。

本期推送为该系列第五弹

岁时节令篇 清明节

清明节是由上巳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三个节日融合而来

上巳节

上巳节的习俗是在水边沐浴,清洁自身,祭祀宴饮。“曲水流觞”便是上巳节的传统节目。

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换火节、冷节等。节日期间,家家户户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度日。一方面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意;一方面是为了悼念先秦时被火烧死的名士介子推。除了禁火冷食,人们还要扫墓祭祖。

清明节

“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宋朝的清明日,宫中会举行钻燧改火的仪式,然后将火种赐给贵戚重臣。

这三个节日时间靠得很近,慢慢地,上巳节和寒食节并入清明节,民间三节并举相沿成习。

在宋代,清明节成为一个盛大节日,放假七天。“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这不就是我们现代的黄金周吗?

那么这个小长假,宋人会做些什么呢?

扫墓、踏青

宋人扫完墓会放松心情,赏春踏春。不信,我们来看看宋人描述清明时节的诗句:

《寒食郊行书事》

宋·范成大

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民清明出游赏春“芳树之下,园圃之内,罗列杯盘,互相酬劝”,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南宋的杭州,在清明这一天可以看到非常热闹的踏青盛况。《梦粱录》记载: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殢酒贪欢,不觉日晚,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嘹亮,此时尚犹未绝。

寒食赐火、赐宴

在宋朝,清明节这天皇家会赐新火给权贵之家。欧阳修写过一首诗:

《清明赐新火》

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桐花应候催嘉节,榆火推恩忝侍臣。

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俱见蜡烟新。

自怜惯识金莲烛,翰苑曾经七见春。

这首诗流露出一种荣幸和感恩之情。毕竟,能得到皇家赏赐的新火是侯门近亲、肱股重臣才能享受的待遇。

除了赐新火,皇家还要请大臣们吃饭,以示君臣同乐之意。

游览皇家园林

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准时“开池”,许士庶游玩,向大众开放。于是,每到清明时节,汴京市民便会来到金明池恣意尽欢,“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

同时,一些私家园林也会对外开放。北宋名臣韩琦就开放自己园林给游客饮宴游园,并且以游客多为荣耀。“士女无老幼,皆摩肩蹑武(步),来游吾园。或遇乐而留,或择胜而饮,叹赏歌呼,至徘徊忘归。”

吃馓子(寒具)

“馓子”古时叫寒具,是一种油炸的环状面食,香脆可口。寒食节里不动灶火,大家就吃之前炸好的馓子。

苏东坡喜欢吃馓子,他在《寒具诗》中详细描述了馓子赏心悦目的制作过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插柳戴柳

柳,又称为鬼怖木,在古人眼里具有辟邪的作用。

清明节家家插柳,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在门上;女性还会戴柳,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

插柳还有“纪年华”的意义,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宋人会在寒食节举行冠礼,在此日戴柳举行成年礼。

放风筝、荡秋千

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消灾祛难,带走秽气。

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荡秋千可以活动筋骨,消化冷食。

最初,人们只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荡秋千,且大多是豪门贵族家女子才能玩。后来,荡秋千发展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宋朝,秋千已成为妇女、儿童玩耍的游戏。

清明时节,无论我们是祭拜祖先哀思绵绵,还是亲近自然欢乐祥和,都显示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个假日,除了扫墓祭祖,你还踏青游玩了吗?

  作者:吴芳珉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