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令篇④:元夕
宋韵迹忆     

市博物馆2022年全新策划推出:宋韵迹忆·“清平乐”宋韵文化解码系列。通过了解宋代人的日常生活,带领大家走进宋人的精神世界,解读这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王朝。

据说,北宋政和二年元宵节的傍晚,正值都城汴梁百姓在热闹的灯会上观灯赏烟火,城内上空突然云气缭绕,十八只仙鹤鸣声清越并盘旋于宣德门上空,另有两只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驻足相视。皇城宫人速速禀报宋徽宗。当时徽宗亲睹此景兴奋不已,认定这是仙鹤伴着祥云前来帝都报瑞,于是御笔将所见绘于绢素之上,这便是有名的《瑞鹤图》。

“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朝代去生活,你的选择会是什么?正如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的,我同样会选择宋朝,或许是为了追寻“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般的胜景,亦或许是为了感受恰如“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那份诗意与浪漫。

但若问起宋代的哪个节日同时涵盖了以上的几个方面,答案不是春节,而是元宵。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而相比于其他朝代,宋代的元宵节无疑是最富有特色的。

小编这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宋朝,看看宋人是怎么“闹元宵”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说起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必想到花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放灯时间为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到了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放灯。

隋唐两代的上元灯会,是只有花灯的。唐代发明了火药,到了晚唐才大面积使用。宋代经济发达,工匠在唐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才制成了样式各异的爆竹、烟花用于节庆使用。上元灯会放烟花的习俗,颇受宋人喜爱。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上元这一天,大户人家的马车接踵而至,车内的熏香散出的香气使得整条街道都香味四溢,这说明南宋的达官显贵与寻常百姓一样,都会去凑上元灯会的热闹。

对于宋人来说,出席这元夕灯会,马车一定要装饰的豪华甚至奢侈。除了外部装饰,内部的配套摆件也一定要跟上趟儿。

马车的车厢内基本上都准备熏笼,你熏一笼沉香,我点一块瑞脑,马车辘辘前行,香味飘向远方。毕竟这可是富贵人家一年一回互相攀比的重要场合。

传宣车马上天街

宋代的上元节,皇帝是会登上城楼与民同乐的。这时候,宋代皇城的门口,会立一个巨大的花灯,名曰“棘盆灯”。百姓们为了看这个灯,往往上半夜都会聚集在这个棘盆灯附近。而且为了避免人多拥挤造成意外,这个棘盆灯附近会以荆棘围成一个护栏,将花灯围在里面。

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诸色艺人在露台上表演相扑、蹴鞠、百戏等节目。皇帝坐在楼上欣赏表演,“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先到宣德门下的市民,“犹得瞻见天表”,得以近距离一睹皇帝真容。这时候,叫卖“市食盘架”的小贩守候在门外,等着赏灯的嫔妃宣唤,皇室中人叫买小吃零食,出手非常大方,“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

人约黄昏后

对于待字闺中的女性来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元宵节是当时一年中为数不多特许女子竟夜出游的日子,这一天女子不仅可以出游赏玩还可以正大光明地与男子同游。柳永的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讲的便是少年男女在元宵节的相遇。

青年男女就在这灯影朦胧中物色心上人,成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这便有了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了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蛾儿雪柳黄金缕

在被誉为“中国情人节”的这天,宋朝女子的服饰也是很特殊的,随身的配饰也相当凑趣。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蛾儿雪柳黄金缕”会让很多人生出疑惑。这句中,“蛾儿”和“雪柳”是不同的两种头饰,常戴在发髻上或帽子上。      

“闹蛾儿”是一种由绫、绮等丝织品,剪碎、缝制而成的装饰品,精美且昂贵。

“雪柳”同理,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雪柳枝,而是一种是用金丝做成,插在翠冠上的装饰,仅在外观上与柳枝相似。

此外,还有一种上元节的节令头饰,被称为“火杨梅”。

火杨梅并不是水果,而是一种用熟枣裹上灰、用铁丝缠成的小烟花,点燃的样子与我们现代的小呲花很像。上元节的时候,宋人会把这个火杨梅插在发髻上或者头冠上,看上去十分喜庆。

值此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市博物馆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团圆!

  作者:祝垚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