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宋韵文化的基因,藏在杭州这座城市里,也藏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穿越千年,这些历史文化沉淀,纵使时光流转,依旧散落在各个角落。
如今,让我们采撷起那记忆的碎片,找寻宋韵文化在西湖胜境的踪迹,一一呈现,细细品味。
南宋记忆——钱塘门遗址
钱塘门遗址
《 杭州城门民谣 》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
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
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钱塘门遗址位于西湖之滨,湖畔居茶楼附近,隐匿在一个布满花草颇具野趣的拱坡之下。作为曾经见证过南宋临安城繁华盛景的城门,如今的钱塘门却鲜有人知。
这一期,让我们轻叩它的门扉,解锁隐藏在此的南宋记忆。
沿着台阶拾级而下,时空似乎倒回,散发着市井气息的青砖、门道都历历在目,不禁让人怀疑,我“穿越”了吗?
遗址内部照片
钱塘门,是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在隋朝杭州建城就有,为当时的西北城门,谓之钱唐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避国号,改“唐”为“塘”,城名依然沿用。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钱塘门进行了一次重大修缮。
目前收藏于美国福瑞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描绘了宋末元初的西湖盛景。该画卷上“钱塘门”清晰可见,城门呈“排叉柱”式,方形门洞。这是唐宋時期城门的做法,在北宋《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元灭南宋后,杭州的城墙逐渐被拆毀。
直至元末,张士诚为防御需要,重建了杭州城墙,作为西城门之一的钱塘门也在其中。这次重建采用了当时较为成熟的“发券”技术,城门洞也由早先的方形变成了拱券状。
《西湖清趣图》中的钱塘门
钱塘门旧照
南宋时期是钱塘门最为繁盛的时期。它不仅是进出西湖的必经之路,也是商人、居民生活出行的必经之路,就连皇帝祭祀游玩也要走钱塘门,所以说当时的钱塘门整日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片热闹景象。
相对于其它城门,钱塘门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自宋朝以来,钱塘门外修建了许多佛寺、楼台。所以每到香市,前往灵隐、天竺进香之人,必由钱塘门出入,而杭嘉沪一带的香客信众,从松木场下船,待灵隐烧香回来,还会从钱塘门进杭州城采购生活用品。
据《杭俗遗风》中描述“西湖香市,自朝至暮,道路终日为之堵塞,摩肩接踵,不下数十万人”,如此看来,古人也有着“交通堵塞”的烦恼啊。此时,若从城楼向下眺望,满眼尽是背着香袋的香客,故“钱塘门外香袋儿”便由此而来。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繁华落尽后的钱塘门在辛亥革命以后与其它古城门一起陆续被拆除。从此,过往的历史被深埋地下,紧锁着千百年来的记忆。
直到2008年,尘封的记忆被再次唤醒。考古专家对钱塘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宋钱塘门的门道、门道侧壁、城墙夯土等遗迹,揭露了约110平米的遗址面积。
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历史上的城湖关系,也让追寻南宋记忆,有了现实的注脚。
遗址考古现场
走出遗址,草木芬芳,西湖山水依旧。而昔日一度繁盛的钱塘门,如今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它将那些抓不住的岁月往事尽数写入了这一砖一瓦中,向世人讲述属于它的“南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