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宋韵文化内涵丰富,既有为其奠定高远格局和审美境界的文学、书法、绘画、戏曲、建筑、风俗、风物之美,也涵盖喜闻乐见的宋代故事、包容博大的人文精神等。为追寻宋韵足迹,感受千年文脉,结合“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和辖区内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杭州岳庙”微信公众号全新策划“湖上拾遗·宋韵品读”主题专栏。今推出“风采传宋”篇,以飨读者。
宋瓷、宋画、宋版书,许多艺术在宋代达到了高峰,这其中也包括了自南宋起便在民间广为传颂的“西湖十景”,它源于一场宋时画家泼墨题景、诗人吟诗命名的集体创作。今天就请您跟随着我一同探访宋韵研学精品线路“西湖十景” 。
名自景始,景以名传。“题名景观”是中国原创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手法,而“西湖十景”恰好是其中最经典、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他是宋画、宋诗与宋代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
西湖十景涵盖四季、晨暮、晴雨、风月等。而南宋的画家们特别欣赏湖上“四时景色最奇者”,强调春夏秋冬四时景致的齐全。因此苏堤春晓时的桃红柳绿、曲院盛夏时的风送荷香、中秋月圆时的平湖赏月、冬日雪霁后的断桥观雪,便占了十景中的四席。
而这其中“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苏堤春晓一举拔得头筹!苏堤春晓观赏内容包括堤桥本身的“烟柳画桥”景致,以及沿堤漫行时如画图般逐渐展开的湖山胜景,自古至今都是观赏西湖景观全貌最佳的地带。您看这“苏堤春晓”景名的御碑,其中这个堤字是不是有所不同?这是写错了吗?当然不是!在古文字里左耳“隄”和土字“堤”是相通的,这左耳旁源于阜,阜代表土山,这是它的甲骨文,您看是不是与苏堤的地形有些相似,一竖像是苏堤,边上的轮廓像是苏堤西面的各座山峰。而在民间又赋予了左耳“隄”另一层意境,感悟“苏堤春晓”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聆听。聆听什么?聆听六种不同的声音:鱼跃水声;风吹柳声;鸟儿的鸣叫声;知了的蝉鸣声;蟋蟀的叫声;以及游人在苏堤上的步行声。
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每当到了阳春三四月间,堤上绿柳如烟、红桃如雾,景色如画,洋溢着春季盎然的活泼景象。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花影照水,鸟语啁啾。人们置身堤上,远山岚烟,近山碧翠,如梦如幻,如歌如诉,春风拂面,柳丝轻舞飞扬,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领略了苏堤的春,漫步至苏堤北端,这里便是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曲院风荷。曲院,原为南宋酿造官酒的作坊,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颇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看过了莲叶田田,再往东循着孤山路,不用许久便可来到“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平湖秋月。 每逢中秋,天上圆月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秋日月夜之美。
一条白堤连接了西湖的秋月与冬雪。古时大雪初霁断桥会出现“雪残桥断”之景,断桥残雪由此命名。位于断桥上,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冰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
这一路走来,春柳对夏荷,秋月对冬雪,四季齐全。让我们继续试想一下柳浪对花港,闻莺对观鱼,有树有花,视听兼备。雷峰对南屏,夕照对晚钟,遥相呼应且意境深远。两峰插云对上三潭印月,一个上天,一个入湖,一个是白日观云,一个是夜里寻月,若隐若现,相映成趣。当我们置身这天人合一的西湖十景,蓦然回首间,传承千年的宋韵文化就在你我的身边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