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说宋丨“何年铸顽铁,锢此土馒头”——孙花翁墓
宋韵迹忆     

作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宋韵文化内涵丰富,既有为其奠定高远格局和审美境界的文学、书法、绘画、戏曲、建筑、风俗、风物之美,也涵盖喜闻乐见的宋代故事、包容博大的人文精神等。为追寻宋韵足迹,感受千年文脉,结合“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和辖区内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杭州岳庙”微信公众号全新策划“湖上拾遗·宋韵品读”主题专栏。今推出“风物说宋”篇,以飨读者。

在西湖北山街上有一处特别的宋代名人墓,相传其墓顶部用铁浇铸,尔后长期湮没不见,后发现又历经毁立,这便是孙花翁墓。

据记载,孙花翁名惟信,字季蕃(花翁为其自号)。南宋诗人,善于雅谈,尤工长短句。少以祖荫,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光宗时(1190-1193)弃官隐居西湖。卒后,葬于水仙庙旁。

清光绪甲午(1894)春日,国学大师俞樾(曲园)泛舟里湖,见湖畔有一古墓为铁所锢,赋诗曰:“古墓竞谁氏,坟前石几留。何年铸顽铁,锢此土馒头”。时人丁丙见此诗,乃告俞樾此为宋人孙花翁墓。于是俞樾作《孙花翁墓记》,丁丙将之刻于墓前,并立“宋诗人孙花翁之墓”碑。1964年墓碑被毁弃,2007年重立碑石。

孙花翁墓的恢复重拾了杭州的历史文化碎片,为杭州人文遗迹最集中的北山街增添了一处人文景点,也为风景秀丽的西湖注入了更多的宋韵色彩。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