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说宋丨岳王庙内的壁画与刻石
宋韵迹忆     

作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宋韵文化内涵丰富,既有为其奠定高远格局和审美境界的文学、书法、绘画、戏曲、建筑、风俗、风物之美,也涵盖喜闻乐见的宋代故事、包容博大的人文精神等。为追寻宋韵足迹,感受千年文脉,结合“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和辖区内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杭州岳庙”微信公众号全新策划“湖上拾遗·宋韵品读”主题专栏。今推出“风物说宋”篇,以飨读者。

提及岳飞,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故事。在岳王庙内陈设的壁画中,有一幅便是中华民族的母教典范——岳母刺字。

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在他出生的时候,正好有一只大鹏鸟飞到了他们家的屋顶上。岳飞的父亲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于是给他取名为飞,字鹏举,希望他将来能鹏程万里。但是岳飞的出生和成长并没有遇上太平盛世。为了保家卫国,他毅然从军。就在岳飞从军前的一天晚上,他的母亲用绣花针在其背上刺下了四个字。

岳飞背上刺的究竟是哪四个字呢?也许很多人会说是“精忠报国”。其实不然,四个字是“尽忠报国”!因为这是岳母对岳飞的训诫,希望他尽心尽力不怕牺牲,报效国家。那么“精忠报国”这个词语又有什么由来呢?我们都知道岳飞骁勇善战,其率领的岳家军更是一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劲旅,曾多次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嘉奖,还特赐过岳飞一面锦旗,其上绣着高宗御笔“精忠岳飞”。后人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词语:精忠报国。现在人们常用这个词语来评价岳飞,称赞他是一个精忠报国的英雄。由此可见,“尽忠报国”和“精忠报国”虽是一字之差,但所代表的含义却是不一样的。

在岳王庙忠烈祠内还有一面由明代书法家洪珠所书的“尽忠报国”刻石,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国”字少了一点儿。据说是因国土不全、山河破碎,岳母为岳飞刺字时,故意少刺了一点儿,希望岳飞能为国竭尽忠诚。当然这仅是民间传说。其实“国”字少一点儿是古时书法家为了顾全文字结构而采取的一种常见写法。例如赵宽所书《满江红》中,壮怀激烈的“壮”字和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土”字,右下角会多出一点儿。“尽忠报国”刻石正是书法的此种表现形式。

  作者:音频/钱庆 图片/岳小佳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