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寿宫寻宝:宋锦、褙子、宋裤……蕴藏在丝线间的宋代韵味
宋韵迹忆     

德寿宫跨越千年的“前世今生”

“南宋时期德寿宫规模庞大,基址范围推测为北至水亭址,南至望江路,东至东河-金钗袋巷,西至中河中路,总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面前身着宋制汉服的讲解员向我们介绍道,德寿宫是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退休”之后养老之地,但并非这里唯一的主人。

在德寿宫的44年(1162-1206)历史里,共迎来了4位主人,他们分别是太上皇高宗吴太后夫妇、太上皇孝宗谢太后夫妇。

1206年北内失火,谢氏迁居南内。至此,两代帝王(后)生活过的宫苑,在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辉煌繁盛后,逐渐走向没落。

咸淳四年(1268)四月,原德寿宫北部改建宗阳宫,南部改为民居。

而现在,要是向地道的老杭州人询问,他们可能还会告诉你,“以前这里是蛮大一个停车场”“哦,老底子,这里是杭州工具厂嘛”。

“锦绣之冠”宋锦的兴盛辉煌

衣食住行,衣为首位,除了恢弘的住所外,服饰着装更是身份的象征。在历史上,皇室贵族的锦衣华服在服饰用料、款式设计和色彩运用上都十分考究,精致细腻。这其中,大多运用的是丝织品、丝绸织物,偏好绫罗绸缎,这就不得不提到被誉为中国“锦绣之冠”的宋锦。

作为宋锦织造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曾根据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像》中的宋仁宗皇后像,创制而成五彩翟鸟纹宋锦皇后服。

通过应用宋锦的结构和复杂的传统技艺,钱小萍在全真丝藏青地上织出金、红、黄、蓝、白五彩翟鸟纹宋锦,结合宋仁宗皇后服的形制,手工缝制成五彩翟鸟纹袆衣。让我们一睹宋代的华贵服饰,典雅而贵气,花样纹理和纹饰设计精巧万分。

而自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杭城丝织中心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临安城设官营织造机构:绫锦院、染院、文思院,打造丝织精品。民间丝织业也随之繁盛起来。

一时间杭城内外机声轧轧,官私作坊遍布全城。纺织、丝织技术的普及和进步直接推送了宋代丝织品的发展,以“织罗”为最高技艺。这其中,每年杭州织造局生产的贡品“杭罗”达10万匹。

宋制汉服的素净淡雅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宋代服饰最富有特色的便是“褙子”和“宋裤”。宋代褙子的领型分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对襟式最常见,袖子可宽可窄、两腋开叉,短者及腰、长者过膝。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女子穿着多为直领对襟式,前襟以衣带系之。

一件抹胸外加对襟褙子,是宋代女子的常见服饰,视觉上整体修长柔和,拉长身形,风格上内敛含蓄,色彩淡雅恬静,尽显宋代风雅。

除了裙装穿着,“宋裤”也是宋代汉服的鲜明特色之一。

宋裤的诞生来源于宋朝时期日常生活的平民化通俗化,有别于富贵繁复的服饰风格,进而趋向于瘦、窄风格。

真正的宋裤为是合裆裤,实际上分为里外两层,内裤里面开裆,外裤侧面开衩,裤长至脚踝,通体一样宽。女子通常上身抹胸,下身宋裤,外搭单层褙子或多层褙子,衣袂飘飘,摇曳生姿,视觉上颇为轻便清新。

服饰下的宋韵文化传承

如今,随着国潮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上了汉服,这其中,宋制汉服更是受追捧。行走在杭州的西子湖畔,总能看到许多穿着宋制汉服的女生男生,衣袂翩翩,款款而行,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韵味。

“宋制汉服很讲究色彩淡雅,婉约又利落。”一位自诩“汉服狂热爱好者”的女生向我介绍她的宋制褙子百迭裙,她上身着贴身的淡黄色宋抹,外搭一件长长的绿色褙子,下身是粉色和淡青色相间的齐整褶子的百迭裙。“一般天气冷些的时候,我会选择更加端庄厚重的明制汉服。夏天比较闷热,我就会选择风格清新日常的宋制汉服,十分飘逸,也凉快许多。”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历史沉淀下的宋代服饰素净儒雅,追求简约理性之风,透过服饰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汉服国潮,宋代最真实美好的韵味正得以传承和再发展。

  作者:记者 陈文婧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