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寿宫寻宝:“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宋茶之韵缘何川流不息
宋韵迹忆     

在今年的大热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与胡掌柜斗茶剧情带火了宋朝点茶文化,风雅、考究的宋茶之韵让观众为之惊叹。

在德寿宫里,我找到了不少宋茶元素,她在时间的长廊里熠熠生辉。回首看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伴随着杭城发展,阵阵“茗香”传古至今……

还原茶饮区

茶阁游园故事得以呈现

在“德寿重华”的展示中,遗址中的一块砖石、一根柱础都能不断“生长”,直到还原整个重华殿的建造过程。

在数字特技的世界里,可以看到这座宫殿的全景。讲解员说,大殿的右侧是茶饮区,绘制参考宋代刘松年《碾茶图》、宋徽宗《文会图》、审安老人《十二茶具图赞》等绘画书籍。茶饮区屏风主画面则为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

而在茶饮区,宋茶相关的器物也得以呈现。例如,茶叶处理器(风炉及铫子、石茶碾及茶扫、碎茶器等)、茶叶与茶具收纳器(莲叶盖茶罐、红漆方桌与黑漆木质储物箱)、煮水器具(铜质茶炉、煮水器)等……

“高宗承徽宗遗风,开宴茶饮、以茶赐臣、饮茶会友,这里时常演绎着政客与文人的风雅。”讲解员表示,在南宋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爱茶,茶饮成为当时流行的风尚。

除了茶饮区,在西区遗址里重现了茶阁,茶阁游园故事相当接地气——夏季,宋高宗和宋孝宗、小孙子赵扩在一起消暑纳凉,茶阁中摆放着冰盆、香珠、冷饮,方池中莲花盛开,风景宜人;

秋季,交阯国使前来朝贡,带来了“海淘”的礼物,宋高宗和孝宗由此谈到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民间出海经商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冬季,宋高宗在亭中小酌,突然回忆起东京的种种美食,便命内侍去市井中“点单”。“跑腿代购”回来后,高宗就着小酒,美美吃了一顿。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来自历史的深厚底蕴

细数茶文化元素,当然离不开杭州茶。南宋建都杭州,中国茶文化的中心也随之南迁至杭州,在德寿宫里只能“点滴”呈现。

浙江省传统文化协会顾问王济民说,“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南宋时杭州饮茶之风日盛,大街小巷茶馆林立,中国茶文化和杭州城市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当时经济文化非常繁荣昌盛,南宋时茶宴风尚盛行,饮茶的形式感、仪式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东京梦华录》记载曾言:“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可以说,到了宋朝以后,茶道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回头看历史,西湖龙井茶、睦州鸠坑(淳安)、建德细茶、天目山茶(临安)、钱塘大方茶、余杭径山茶都是历史记载的名茶。

茶圣陆羽在余杭径山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更为中国茶文化繁荣兴盛奠定了基础,“杭为茶都”也得到了有力支撑。

“老市长”苏东坡曾两度在杭州为官,其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杭城的气息。而他常与高僧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也称为千古佳话。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其中有名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正是对宋代杭城饮茶风俗的生动写照。

从茶文化到茶产业

西湖龙井茶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当南宋的这一抹“月光”照回现实,杭州不仅不遗余力地传承着宋韵茶文化,并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一片小小“绿叶”让人民实现增收致富。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茶早已是浙江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达74.03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表示,西湖龙井茶始于宋朝,清朝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将西湖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到访,并成为G20杭州峰会指定用茶,龙井茶品牌知名度从国内走上国际。”

在陆德彪看来,浙江一直是茶经济强省,无论是品牌、产品规模、管理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虽然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的开发,相同的茶品类市场份额受到一定份额的影响,但各类资源依然有一定优势。

“中国茶业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近年来,这些国字号的学会、研究机构纷纷落地杭州,形成人才高地。随着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地杭州,则进一步让全球聚焦浙江茶品牌。”陆德彪说。

目前,在推动西湖龙井茶品牌发展上,杭州政府也在不断革新突破。例如,《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规定》《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在国内也比较少有。

专家们普遍认为,龙井茶底蕴很深厚,这个牌子要打好还可以做很多文章,在提升产业产量、知名度的同时,茶相关的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作者:记者 陈文婧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