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字赋能法治 “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杭启动
发布时间:2022-09-06 19:57:00

杭州网讯近年来,杭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强化法治平安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导向,进一步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率先形成法治规范、引领、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

9月6日上午,“良法善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央政法委宣教局指导,法治网与北京、浙江等地网信办主办。

打破数据壁垒

全力建设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

怎么确定给你开车的网约车司机没有刑事犯罪前科?别担心,杭州检察院的“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帮你监督。

去年,曾犯诈骗罪的执业医师胡某在刑满释放后,仍从事相关医疗工作,有了“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的守护,胡某最终被注销执业医师证书,并纳入黑名单。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医疗卫生、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从业者中存在法律明确禁止准入的具有刑事犯罪前科的人员,为社会治理埋下安全风险隐患。”余杭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陈斐告诉记者,胡某只是其中之一。

如何从源头上筛查出这些人员?陈斐介绍说,经调研发现,从业禁止目前存在入职查询难、在职管控难和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而破题的关键就是要打通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在破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时掌握大数据,数据实时率可达93.7%,并以此作为监督利器,推动共享共治。”杭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娟向记者介绍道,除了“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外,杭州检察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依托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在互联网、金融、民企、生态环境等方面,牵头研发关系社会治理、民生所需的个案监督数字化场景应用,以此发现批量监督线索,开展系统性、深层次的类案监督,更加深入、精准发现类案背后的社会治理隐患和难点堵点。

突破时空界限

实现庭审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因为网络的无边际性,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常能碰到双方当事人跨区域、跨国家的案子,在线审理模式虽然方便,但是没法解决跨时区的问题,有些时候身在国外的当事人还得晚上11、12点起来开庭。

杭州互联网上线的“异步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新型互联网审理模式,法官、当事人、代理人可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利用零碎时间完成诉讼审理,颠覆了传统的诉讼审理模式。

简单来说,异步审理模式让当事人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与法官‘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式来参加诉讼。

据悉,首例运用异步审理模式的案件是涉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知识产权案件,法院通过异步审理模式给双方当事人充分的辩论时间之后,最后是握手言和,社会效果非常好。

以数字应用承接为依托

构建数字赋能的智治体系

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一网统管”框架体系下率先建设“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驾驶舱,开发了“区行政执法掌上指挥平台”,将全区执法清单、执法力量、执法办案、执法行动等行政执法海量信息“一屏掌控”,并利用系统实现了“部门发起—中心审核—镇街受理—结果反馈—效果评估”五位一体的事件处置闭环流程,实现数据留痕。

同时,全力推动工程车大数据研判、市容AI智治等行政执法智慧系统“一网集成”,拓展工程车辆、出店经营、占道堆物、人行道违停等20多类行政违法行为智能感知应用,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识别取证、预警推送,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数字赋能。

“公安大脑”多跨

协同破解“痛点、堵点、卡点”警务难题

“支撑实战、服务政府”是“公安大脑”的重要任务。

萧山公安分局在推进“公安大脑”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全区数字化改革,牵头建设“实有人口管理”“道路隐患治理”“民用爆炸物品监管”等7项“一件事”集成应用改革,参与“欠薪”“反家暴”“工程车治理”“护校安园”“安居守护”等20余项“一件事”建设,推动形成立体化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牵头建设政法联动中心,公、检、法、司四部门派员入驻集中办案办公,着力打造集侦、审、诉、判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综合体,推进刑事案件简繁分流、快慢分道、简案速裁、疑案精办的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新格局,简单刑事案件48小时内完成刑事速裁成为常态。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情况下,办案出门难、约见难、取证难问题,研发应用“浙警易网办”互联网办案共享平台,上线应用远程询问、在线调解、法律文书送达、涉众型案件报案、交警在线处罚、执法办案公开、律师代理服务、消防救援远程执法等八项业务,完成远程取证832次,支撑办案280余起,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7个县市区以及部分境外地区,降低了办案成本,缩短了办案期限,提高了办案效率。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许佳炜 王川 闫雨婷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