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社科理论界召开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座谈研讨会 为推进“两个先行”贡献社科力量
发布时间:2022-06-27 07:35:00

7253b0664ee54d5da7bc7af0dbd69e94_zjrb2022062700006v01b002.jpg

座谈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肖国强 摄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社科理论界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6月26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在杭州联合举办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座谈研讨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

全面把握省党代会精神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社科理论界召开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座谈研讨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对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理解,更好地担负起研究好、宣传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工作职责。

一、深刻领会省党代会的里程碑意义。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我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省党代会报告实事求是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科学擘画未来五年浙江发展美好蓝图,是新征程上我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行动纲领,对全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迈向新征程、开创新未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全面把握省党代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第一,深刻理解把握省党代会主题的丰富内涵。领会省党代会主题的核心要义,要把握五个关键词: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二是“八八战略”,三是“两个维护”,四是高质量发展,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第二,深刻理解把握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极不平凡,是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五年,是开启系统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这是对过去五年最鲜明特征的凝练概括。第三,深刻理解把握制胜未来的行动指南。省党代会提出需要牢牢把握的“5大战略指引、11方面重要遵循”,共同构成了浙江推进“两个先行”的行动指南。第四,深刻理解把握先行探路的时代使命。要读懂“两个先行”的内在逻辑,读懂“8个高地”的具体目标。第五,深刻理解把握引领发展的思路打法。省党代会提出了“五大工作导向”和“10个着力”主要任务,这是引领浙江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打法。第六,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推进“两个先行”,关键在党。省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浙江生动实践。

三、以主力军的担当做好省党代会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全省社科理论界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学习领会上有更强自觉、在研究阐释上有更高要求、在宣传解读上有更好效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热潮贡献社科力量。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必须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

这是系统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后得出的结论。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浙江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源自两个“根本在于”。第一个“根本在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个“根本在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这是理性探索浙江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的战略指引后得出的判断。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从省域层面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为新时代浙江赋予光荣使命、擘画宏伟蓝图。省党代会报告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大战略,概括为“5大战略指引”,强调这就是浙江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指路明灯。

这是科学擘画浙江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路径后得出的思考。省党代会报告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提出牢牢把握“11方面重要遵循”。“11方面重要遵循”与“5大战略指引”相组合,深刻回答了“国之大者”与浙江使命、理论与实践、战略与策略、目标与路径等基本问题。

这是系统谋划浙江未来五年奋斗目标、任务书和路线图的“灵魂”。省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设定了到2027年打造“8个高地”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创新制胜、变革重塑、防控风险、共建共享、唯实惟先的“五大工作导向”和“10个着力”主要任务。上述蓝图目标、工作导向和重点任务的设定和提出,紧紧围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而展开,建立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之上。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周华富——

加快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浙江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五方面加快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

塑造创新发展的新增长极。坚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不动摇。夯实科技自立自强底气,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增强人才队伍发展后劲,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全链条急需的人才。

塑造区域协调的新增长极。发挥环杭州湾产业带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生态海岸带等一批生态人文廊道。提升四大都市区功能能级,唱好杭甬“双城记”,提升极核成长型温州都市区发展能级,提升双核组团型金义都市区发展能级。推动山区26县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一县一业”,加快推进舟山群岛新区2.0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塑造绿色低碳的新增长极。加快产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变革,建设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探索完善具有浙江特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

塑造内外开放的新增长极。高标准打造自贸试验区2.0版,打造大宗商品全球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高水平打造全球投资贸易中心,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加快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全省域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塑造共建共享的新增长极。大力倡导创业创新致富,塑造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创业创新创富活力。大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加大民生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大力推进文化繁荣精神富有,实施“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打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此,必须坚持多措并举。

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一是空间规划科学化。实施“生态红线”制度,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土地利用高效化。严格实施“亩均论英雄”制度,努力提升土地资源生产率。三是改革创新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国土空间”建设。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要推动能源革命。既要优化能源结构,又要提高能源效率。二要推进低碳产业革命。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轻型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实施低碳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做到碳科技、碳工程的一体化发展。

构建共富型自然资源政策体系。要通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在保证国家和集体“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让参与自然资源保护、经营和管理的农民也能够获得资产性收入。

建立自然资源生产率“领跑者”制度。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园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全面建立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的资源生产率评估制度。基于评估结果确定“领跑者”和“末位者”,对于“领跑者”予以激励,对于“末位者”予以约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要坚持陆海统筹,既要巩固陆海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又要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二要坚持新旧兼顾,既要抓好传统污染物的治理,又要抓好塑料、泛光、辐射等新型污染源的治理。

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使之纳入生态红线;二要推广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努力做大生态产品总量;三要加强生物基因库建设,防范生物风险,实现生物基因造福人类的目标。

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省党代会提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这是省委基于我国特别是浙江经济发展现有基础和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综合判断而作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

如何理解“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高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衡量标准:第一,必须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相耦合的新体系,需要通过创新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第二,浙江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是经济循环高效畅通的体系,能够依靠强大内需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经济循环体系。第三,必须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第四,必须具有浙江本地特色,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同时还能保障经济安全,有强大完整的产业链和发展韧性。

为此,首先要通过数字化改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赋能。要推动“1612”体系构架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场景深度结合、互促互融。其次要立足浙江的传统优势,特别要重视发挥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资源优势。现代化经济体系最具活力的要素就是现代化的经济主体,其中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性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浙江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一大亮点。第三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要加快探索符合现代契约精神,在产权保护、亲清政商关系方面具有先进性、示范性的区域模式。最后要特别重视浙江的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毫不动摇地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省“首位战略”。

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

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

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是实现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实现“两个先行”需要注入文化这个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推进“两个先行”,不仅需要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而且需要推动思想观念更新、舆论氛围转变,形成共同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

其次,实现“两个先行”要求实现全域文化繁荣,使文化成为浙江最富魅力、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社会,必须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既拥有高水平物质生活条件,也拥有高品质文化生活条件的社会。

第三,实现“两个先行”要求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有。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既是一个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财富不断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要求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要打造形成展现“红色根脉”守护传承、思想力量充分彰显新气象的思想理论高地;展现人文精神标识鲜明、人民精神昂扬奋进新气象的精神力量高地;展现崇尚美美与共、自信开放包容新气象的文明和谐高地;展现流派高峰涌现、创造活力充沛新气象的文艺精品高地;展现文化引领驱动、形神融合兼备新气象的文化创新高地。

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必须聚焦“全域”和“全民”。文化繁荣的“全域”性,意味着要实现城乡和各区域文化的全面繁荣、“全域”文化的均衡发展。精神富有的“全民”性,既涉及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也涉及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实现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全民富”。进而言之,全体人民不分城乡、区域、群体,都公平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的权利,同时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

先行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面向未来,浙江加快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有效路径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走出我们称之为赋能型的共同富裕新道路。

赋能型共同富裕有三大效应特征:第一,供给侧能力效应。在注重对收入进行分配调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供给侧的市场主体发展机会和能力的普遍赋能。第二,无扭曲效应。收入分配调节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就是对高收入群体继续发展产生激励机制扭曲、发展预期与积极性损害,而赋能型共同富裕很大程度上可以破解这一难题。第三,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市场扩张效应。通过公共服务的高质量普及普惠,创造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创新发展、提升能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体量和能级双提升。

具体实施上有三个着力点:首先是强化发展机会赋能。对广大居民来说,主要是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普惠可及的环境,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和服务能力无差异供给;对广大企业来说,则在于营造公平、稳定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供覆盖面更广、更精准的税收优惠、金融扶持、财政补贴等政策资源,推动更多具有创新思想但面临能力约束的企业进入市场。第二,强化发展能力赋能。重点是扩大基础知识、未来知识、关键共性知识的创新供给。比如,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市场低成本、非歧视地开放使用,降低全社会知识创新成本。第三,强化信息赋能。比如,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无差别可及性,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数据池”,加强数字技术公共培训,提升企业和居民的信息获取、处理与配置能力。

省社科院副院长陶建钟——

在高水平社会建设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对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打造社会全面进步高地作出了明确要求和系统谋划。

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蕴含着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浙江提出“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一是实现公平与正义,让所有人能共享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成果,充分感知程序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二是实现社会和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运用道德、习俗等非正式规范调节社会纠纷,促进社会融合,提高社会信任。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价值取向。

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自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和水平是不一样的。基于当前浙江面临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条件,省党代会作出“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的决定,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自觉性,将进一步为全国社会建设提供浙江经验和浙江方案。

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呼唤着全面进步的制度环境。社会建设在实践上主要包括优化社会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等五个方面。五个方面必须系统谋划、协调推进,而核心议题就是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变得更加自由。高水平推进社会建设,打造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地,需要变革重塑,以全面进步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夯基垒台。为此,要全面准确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探索共富型制度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创新性部署,塑造为所有人扩大机会,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制度环境,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跃迁。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

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突出创新制胜,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形成制胜未来的新优势”,反映了省委对浙江经济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前瞻性布局。

浙江人多地少、又是资源小省,传统发展模式的潜力已到极限,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技术迭代更新周期加快,亟须转入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这是浙江省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准确把握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特点。创新能力从“跟随”“模仿”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要求创新主体瞄准科学前沿、生产技术前沿、进入无人区探索,加强原始创新,推进变革性研究,增强自主创新的源头供给。创新领域既要培育以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增长点,又要重视用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的制造业;既要重视产品创新,也要重视工艺创新、装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新体系需要实现以融合、协同、共享为特征的生态化,在宏观层面构建政-产-学-研全社会网络化的协同创新系统,在微观层面构建研发-生产-营销-供应链等全链条的协同创新。

加大促进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制度供给。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引才育才的工作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高精尖技术研发的资源供给。三是进一步加大对省内高等教育的支持。四是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五是全力推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工作。

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

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

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既是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5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奋斗目标的强劲动力。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要统筹推进各领域重大改革和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任务。浙江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两个先行”的新目标新使命,迫切需要进一步迭代升级改革开放先发优势,全面构建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新体系的变革重塑。要以共同富裕示范区改革为关键着力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加快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机制、省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和市场创新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数字变革,激发民营经济“创富属性”。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协同发展。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要以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推进系统性变革取得实战实效。数字化改革是党的领导、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系统性变革,要以“三融五跨”为推进路径。要统筹应用开发,围绕区域发展等方面,通过数字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来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推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要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大数据要素确权、定价、流动、交易与应用的制度创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在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中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需要确立公共服务建设的理论认知、基本制度框架和创新路径。

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前提。一方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公共服务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本身包含着更好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好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框架。共享的公共服务,首要解决的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因此,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需要重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方向指引。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此后,省委省政府每年年初都会专题研究为民办实事问题,每年重点抓诸如民生保障等10个方面的实事。通过多年的坚持,这个制度真正成为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以多元化改革为创新动力。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多元化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更好更多元满足人民服务需求。

以数字化改革为发展支撑。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核心是要将人的感受作为服务优质共享的最终评价标准,真正实现公共服务以人为本,使公共服务数字化成为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支撑力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 吴晔 周宇晗 章忻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