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飞跃重洋的“堂前燕”
发布时间:2022-06-29 11:50:11

浙江宣传消息 这几天,省党代会精神宣讲之热,热过盛夏。

这股宣讲热潮中,有一支队伍很特别:他们的宣讲飞过海、越过洋。

这支队伍,本是“无中生有”,慢慢地“有中生新”,如今,他们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海外“声声”不息、越“讲”越响。

6月28日,温州市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海外宣讲系列活动走进鹿城瓯智侨青少年海外传播中心分中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外宣讲,已是当下理论宣讲的重要场景。

今天,我们聚焦这支温州的海外宣讲团,看看他们的实践,带来哪些启示。

一、海外理论宣讲,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启迪世界:中国道路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当“新时代的中国发展”遇上“遍布世界的温州人”,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有作家说,地球上也许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近72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温州“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

瞄准“世界的温州”,温州想方设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跃重洋、跨越山海。

为了向世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理论宣讲更有国际范,温州海外宣讲团应运而生。

宣讲工作,谁来做?

温州请来“脑中有理、心里有情、嘴上有才、海外有线”的一批人。

他们主要是海外侨领、海归高知、归侨侨眷、在温留学生、海外意见领袖等,组成了580余名市级海外宣讲总团。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加纳等4大洲30余个国家的外国友人也都加入进来,成了“堂前燕”。

如何让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并使其飞入海外的“寻常百姓家”?

开讲前,先给宣讲员上好私人定制的“第一课”,确保他们把好导向关、设好场景、备好课程,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

在面向海外温籍侨胞的宣讲中,宣讲员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题创作成“rap+温州鼓词”宣讲作品,作品就广受欢迎。

接上地气,宣讲才更有底气。

从这个角度看,温州海外宣讲团的实践,亦是对理论宣讲通俗化、大众化的一种探索。

二、都说,理论宣讲难,海外理论宣讲更难。

面向海外宣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都要解得开、解得好。

讲什么?

讲在浙江的见闻、讲中国的故事,让“小故事”呈现“大道理”,让亲身实践的“小窗眼”看到重要窗口的“大美景”。

当疫情突如其来,在温州的“洋医生”苏玛,成了国际“网红”。她和丈夫在网上发布“隔离日记”和Vlog短视频,让中国的抗疫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毛里求斯卫生部打了两次电话给她,了解中国抗疫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把“我经历的精彩”告诉你,把浙江的精彩、中国的精彩告诉世界!

怎么讲?

视觉化、个性化、互动化,用海外人士熟悉的话语体系解构故事。

在侨乡文成,“最美庭院”的宣讲,走进侨眷唠生活、聊政策、谈感想,再通过侨眷将宣讲内容转发到家族群、朋友圈中,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海外侨胞,有了共鸣、也有了共情。

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观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今天的理论宣讲,分众化、对象化的特点日益突出。海外宣讲的一个探索,告诉我们:

在“人人都是故事员”的时代,只有将叙事语态演变为个体所能感知的方式,才能形成新的“破圈突围”——突破传统宣讲方式的圈,冲破不同文化圈层之围。

三、向世界讲述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这是海外宣讲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因为山、海等物理阻隔以及意识形态等差异,海外宣讲落地“最后一公里”,始终是一个影响宣讲实效的难题。

这道题,温州的海外宣讲团怎么解?

关键一招:造船出海、借梯登高。

温州在海外有一座“宝库”。

遍布世界的温州人建成350多个海外侨团,在海外创办的4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和70多所海外华文学校,织密了“联通中外 沟通世界”的对外传播网络。

以侨为桥,温州依托国际传播网红孵化基地,让海外宣讲员当主播、做“网红”,把宣讲元素植入海外传播体系,以“洋”起来、“young”起来的方式,吸引全球友人,走进温州、打卡浙江、喝彩中国。

天边飘来故乡的“云”。当海外受疫情影响时,青年海外宣讲员们,通过“云课堂”为海外中文学校送去优质课程。

一朵“云”,覆盖13个欧洲国家,累计浏览量超7200万人次,成为海外华侨青少年与家乡的情感文化维系。

东海边的“后浪”与四海的“后浪”相逢,就这样碰撞出澎湃之声。

把时代“潮声”播向全球,把理论工作做到侨青年心坎上,温州青年宣讲工作成了一项“留根工程”。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理论宣讲,不仅“务虚”,更要“务实”。

在虚实之间找对切入点,这正是海外宣讲的生命力所在。

来源: 浙江宣传   作者: 温轩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