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多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势头良好的经济带来不小冲击。
余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牢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动摇,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强核心引擎,增强发展动能,以排头兵姿态奋力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做出排头兵应有的贡献。
抓项目:夯实发展基本面
6月28日,浙江举行全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三门核电二期开工仪式,我区强新生物医药项目和润丰集团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项目分别作为杭州市唯一代表项目参加省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集中开工。
签约于2021年度的润丰集团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50亿元。拟建设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研发中心,包括核心零部件研发和试制中心、氢燃料电池标准化中心、数字化制造中心等研发中心。预计年营收超500亿元,年纳税超30亿元。
今天的项目水平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越是在复杂情况下,越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大项目,正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稳定器”。
作为全省经济强区,余杭正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全力以赴把“双招双引”这条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上。
2022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工程现场推进会上,我区集中签约67个项目,总投资达427.3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亿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不少都是创新驱动型、人才引领型、产业带动型的优质项目。同时,还对31个重点工程进行了现场推进。
为确保重大项目真签约、真落地,早开工、早见效,我区按照“能快则快”原则,结合各个项目实际及开竣工节点要求,将推进进度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至每个月,着力加快前期报批、指标落实和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各级各有关部门也全程跟进服务,持续开展现场踏勘和服务指导,及时掌握项目实际进展和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开展研究协,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同时,强化监督考核,以亮灯预警促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进度滞后的项目,每月以亮“红黄灯”形式予以通报预警,增强责任单位抓好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直视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灭灯”。
今年以来,我区共集中签约重大项目127个,总投资约852亿元。从基础研究项目到公共基础设施,从智能制造到民生服务工程,相信这些重大项目未来必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助力我区在逆势中跑出“加速度”。
增信心:全力纾企业之困
“这次我们预计可享受到最高100万的奖励支持。政策的‘及时雨’,也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信心。”杭州五星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魏新感慨地说。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铝及铝合金板、箔材及其深加工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五星铝业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这次区里出台58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特别是针对工信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对于我们前期高研发高投入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也会以研发制造龙头企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以技术创新研发,持续巩固企业在电池铝箔行业的市占率,力争实现年初提出的年产值百亿目标。”陈魏新告诉记者。
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措施,都是“及时雨”。
面对风险挑战,余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经济稳进提质系列工作部署,始终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出对策、破难题,对症下药、纾困解难,统筹产业政策“黄金68条”,实施好、兑现好“助企纾困58条”大礼包,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以更大力度、更准角度、更广维度,切实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扶持。
比如,针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难点堵点,给予担保额度、期限、费率等政策倾斜,提高了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径山镇老虎墩,是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菜篮子”经营大户和“稳价保供”单位。
眼下,“宇航梦园”正在全力打造集种养殖、加工、仓储、配送于一体的智慧化集配中心,但短期内出现了流动性资金缺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区级有关部门推动惠企纾困一系列政策精准滴灌,相关融资担保机构为“宇航梦园”提供了500万元额度的政策性担保,并减免了两个月担保费。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兑现各类惠企扶持政策资金超65亿元。
与此同时,区内相关金融机构也通过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迭代速度,助企纾困、支持发展。如余杭农商银行推出“金融纾困、服务实体”十条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将人才类担保费低至融资本金的0.5%/年,小微类、科创类担保费低至融资本金的0.8%/年。
截至5月底,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5921家、同比增长10%,其中新增企业7775家、同比增长26.65%。
强动能:创新驱动不动摇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的“11方面重要遵循”里,第一条就是要“牢牢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科技强省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想打破封锁、突出重围,唯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区明确提出,要举全区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推进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建设,支持之江、良渚、湖畔三大省实验室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推动打造数字反应堆、多维超级感知、智能计算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挂牌落户临港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
如今,之江实验室已经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并且又增添了省级天目山实验室。以此为新起点,一方面,我区依托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加快南湖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
紧跟人才需求与产业需求,充分人才新政“黄金20条”的黄金效应,从引进、培养、保障、激励等多方面在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给予政策支持。还设立了总额达10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池”,全力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余杭发展,顶尖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研发、房租、产业化、贷款贴息等方面可以获得最高1亿元的支持。
另一方面,聚焦“四高地一基地”产业发展定位,坚持数字经济、制造业“双驱动”,做大做强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平台,大力培育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落地更多创新“先行者”、科技“主力军”,推动形成余杭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征程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在省党代会精神指引下,余杭将勇担重任,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