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杭州亚运会赛程安排,首枚金牌很可能从武术项目中产生。
4月9日,在杭州亚运会武术项目场馆——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里,“韵味杭州”2022年浙江省青少年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甲组)拉开帷幕,共有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21支套路代表队和23支散打代表队共365名运动员参加。
这是该场馆改造升级后的首秀,也是整个场馆运行团队首次实战演练,他们将为杭州亚运会提前练兵。
场馆:400余人体验亚运标准 世界冠军说有世界大赛的感觉
为承办杭州亚运会武术、卡巴迪和亚残运会跆拳道这三项赛事,今年以来,瓜沥镇投资约8500万元,对文体中心进行了土建装修、专项照明、智能设施等10大项目的改造提升,并顺利通过亚组委体育赛事功能验收;投资约9000万元,对建设四路、青六线、光华路等7条亚运通勤道路开展包括沿线绿化、无障碍设施完善、亚运元素植入等多项内容的整治提升工作,场馆功能持续优化,城市环境日益靓丽,办赛能级得到提升。
瓜沥文化体育中心
本次比赛,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在内共有456人将体验到这个亚运场馆和同级别的服务水平。
“整个场馆条件很棒,比赛场地的弹性不错,非常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本次比赛男子长拳冠军彭润东表示,不论是在场馆内还是在驻地酒店,保障人员的服务都非常好,让大家觉得很贴心。
王地是全运会、亚运会和世锦赛武术套路的“大满贯”得主,也是本次比赛的裁判之一。在他看来,瓜沥文化体育中心这个场馆规格确实非常高,即便是他这样“身经百战”的运动员走进场馆,也有一种参加世界大赛的感觉。
“执裁队伍里有很多老裁判,他们在入场时也会感觉到紧张,很有仪式感。”王地表示,跟他去过的其他武术亚运场馆相比,这次的选手热身场地更大,而且按照队伍进行分区,更加人性化。
近年来,瓜沥先后承办了赛法斗世界锦标赛、浙商篮球联赛、电竞运动会、某选秀节目总决赛、双十一晚会等国内外大型文体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
但这次武术比赛的专业性显然更强。在赛事安全、顺利进行的背后,是整个场馆运行团队的艰辛付出。瓜沥镇党委委员、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媒体副指挥长张婷表示,整个团队共有400余人,为运动员、媒体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
运动员:赛时每天早上测核酸 每4小时更换口罩
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闭环管理已经成为“带疫”办赛的前提,本次比赛也是如此,针对运动员的严管理,从他们来到瓜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本次比赛竞赛综合事务主任高怡宁说:“我们在运动员报名完成后就和每支队伍的领队取得了联系,并建立了沟通群,每天传达防疫相关工作内容。”4月8日是运动员报到的时间,但在此前14天里,他们都需要每天监测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向主办方汇报。
运动员来到瓜沥后还需要提供体检合格证明及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而且落地马上就要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入驻酒店后,运动员每人都会收到每日健康监测表,赛时每天都要填写并上交。环外的非工作人员也不能与运动员接触。尽管酒店与比赛场馆距离不远,但参赛队都需要乘坐专门的大巴往返,不得随意私自出行。
高怡宁介绍,这次比赛主体是青少年选手,来时还有不少家长陪同,但主办方进行了劝离。高怡宁表示,赛事期间,运动员、教练每天早上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备了防护性更强的N95口罩,要求每4小时更换一次。
包括酒店工作人员、场馆运行团队,甚至大巴司机在内的为运动员服务的环内人员,防疫要求亦是如此,最大程度做到防疫无死角。
媒体记者:采访保持2米以上 每人都有“小隔间”
不仅是运动员,防疫要求对赛事另一大参与主体——记者也同样严格。在媒体注册时,记者需要签下防疫承诺书,确保自身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到达场馆后还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记者前往场馆要在媒体停车场集合,统一乘坐媒体大巴进入场馆。停车场和场馆入口设有体温检测点和健康码核验区。
在最为重要的采访环节,在保证采访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减少与运动员的接触,混采区的记者记者不仅要佩戴口罩,还必须与运动员之间保持2米以上距离,且采访时间不超过60秒。有记者表示,虽然这样的安排给采访造成了一些不便,但从防疫角度来说,非常理解主办方的相关措施,也愿意积极配合,共同打造一场安全的体育赛事。
记者工作的“小隔间”
在媒体工作间,记者的坐席采用物理隔断,每人都有一个“小隔间”,确保在个人相对独立的环境内进行工作。同样,在媒体休息间使用中餐或晚餐时,桌上设置了亚克力板进行间隔,避免直接接触。张婷表示,运行团队将全力做好此次赛事的各项保障工作,以最优服务、最强保障呈现一场精细、精致、精彩的“武林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