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我们这十年·来自浙江基层的报告】改革探路,看见奋进中国
发布时间:2022-09-14 07:20:05

总书记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继续发挥探路者作用,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

十年成就 (2012年至2021年)

■“数字浙江”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中,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浙江全国第1。中央党校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1)》中,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浙江全国第1。

■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开创性成果,迭代形成“1612”体系构架,开发建设143个重大应用,形成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成就“掌上办”新风尚。“浙里办”APP注册用户达8200万,日活用户达300万。“浙政钉”注册用户达180万,日活率达82.4%,掌上协同办公成为新常态。

■391项国家改革试点全面落地见效。健康码、浙医互认、标准地、特色小镇、河长制、移动微法院等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全省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浙江2020年、2021年连获全国营商环境得分第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中,我省各指标标杆数列全国第1。


传承梦想,接续奋斗。站在历史交汇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浙江如何奋力推进、加快实现“两个先行”?

时代课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作答。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浙江,进一步引领改革风气之先。过去的十年,是浙江自身“变革重塑”的十年,也是浙江为全国改革探路的十年。在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中,浙江一直在发挥所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全国首个”“全国率先”的纪录,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对普通浙江百姓来说,这十年的改革探路,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看浙江人的改革十年。

衢州市营商办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文阳:

以改革之力提供最好服务

本报记者 钱关键 通讯员 俞锦峰

到今年8月,我已经为衢州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建设服务16年了。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改革。

它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这一课题充满了挑战。十年间,我们几乎是“两年一大步、每年一小步”地改。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衢州再次入选总体评价标杆城市。衢州也从一座四线城市,“逆袭”成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先是在2012年迈出重要一步——将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整体迁入新大楼。当时入驻的政府办事部门有近40个,这让群众办事从“满城跑”到基本实现“进一扇门”。两年后,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我们也着手进行梳理。

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什么是服务群众永无止境,也很快迎来了改变群众办事多个窗口来回跑等新挑战。

2016年,经过充分准备,我们提出“一窗受理、集成改革”理念,着手破解群众办事“多窗跑”等难题。这年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被正式提出,衢州入选“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行先试地区。

“最多跑一次”倒逼办事从“找部门”变“找政府”。那时,作为业务处工作人员,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道,梳理事项、上下沟通,建立各种事项全新的办事标准、流程,同时要推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在省、市部门大力协同、集中攻坚下,“最多跑一次”“只跑一个窗”成为现实。群众“吐槽”最多的不动产登记,从7天降到了3天直至1天,到如今1小时就能出证。

看到群众拿到不动产证时的笑脸,大家所有的辛苦一下子都消失了。

2018年,省里正式提出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建设“数字政府”。2021年,数字化改革大幕开启。它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系统性重塑,提升了整体智治水平。例如以“‘一件事’集成+数字赋能”为抓手,我们实现了公积金办理等高频事项从“线下办”转为“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不动产登记、贷款“不见面办理”已成为常态。前不久,有一位长辈问我,“怎么现在我一退休你们就把相关证件送到我家了,都不用我申请了。”我告诉他,这就是“智能办”。他连连点赞。

十年改革,这样的“惊喜”越改越多。衢州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证办”事项占比达90%,群众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在户籍迁移、公积金提取等事项上,衢州还与南平、上饶、黄山等邻省边界市实现跨省联办。

眼下,衢州的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数十个应用已上升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成为惠及全省群众、引领全国的改革。

2019年1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基础上,衢州成立了市营商办,开启了“再次创业”。归“零”再出发,我们却都觉得是必然的一步。毕竟,中心一直在“瘦身”,办事窗口从2017年前后的200余个,缩减到现在的40余个,窗口前台工作人员由350余人缩减到100余人,而服务一直需要迭代升级。

如今,每天上班路过办事大厅,熙熙攘攘的场景已经不再,全流程电子化叫号、预约服务及自助办理成为常态。但十年来群众和企业的呼声还在耳边回响,不断以改革之力提供最好服务的宗旨,一直记在我心间。 (本报记者钱关键通讯员俞锦峰)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党委委员杨建伟:

一块土地上生出“四桶金”

本报记者 孟琳 金春华 共享联盟德清站 徐超超

今年年初,省里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强村富民)。我很自豪地说,我们东衡村集体经济最近十年走的改革发展之路,还是有典型性的。2011年,东衡村集体经济负债高达百万元,到2021年,总收入达到3175万元,且连续五年位列湖州全市第一。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万余元。最近,东衡村又入选了德清县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试点。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给大家讲讲我们村“四桶金”的故事。

“第一桶金”说来大家可能想不到,它是靠开矿得来的,现在成了村里的“反面教材”。当年靠开采石材,东衡村集体经济每年有300多万元收入,但村里漫天灰尘、污水横流,环境破坏严重,村民幸福感很低。

2009年,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我们村咬咬牙关停了所有矿场,村集体经济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2011年,我被选为村委委员,当时村里连工资都发不出,人心涣散。怎么办?村两委班子想到了赚“第二桶金”的方法——矿坑回填。那一年,我们成功申报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涉及矿坑1600多亩。这一回填项目被杭州一家公司以1.08亿元的价格中标。有了这笔资金,村里还清了欠款、修了路,改善了环境。飞回来的白鹭,也激发了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走绿色发展的信心。

“第三桶金”也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获得的。回填的3000亩矿坑中2000多亩被复垦成耕地,效果很好。但这次村里有了不同声音。有人觉得同一块地能赚“三桶金”已相当不错,但我想到的是要走绿色发展之路,还缺乏产业的支撑。

2015年,国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东风吹进东衡,带来赚取“第四桶金”的思路。村里在剩下的700多亩回填矿坑上谋划修建众创园,为周边钢琴、木皮等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场所。3年后,众创园一期正式完工,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2576万元。

“第四桶金”,村民的获得感就很强了。我们找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一边在回填矿坑上引进鱼菜共生项目、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桑黄玻璃大棚种植项目等,一边挖掘赵孟頫文化、尚书文化、乡贤文化等,实现融合发展。2018年、2019年,东衡村先后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A级旅游景区村庄。大家的自豪感上来了。

村里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通过中心村建设,家家户户住进了小高层、小洋房。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村股份合作经济社,每人每年有4000元分红。我们还在村里建了农贸市场、超市、电影院、幸福邻里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大家都说,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很多和城里一样的服务,幸福感提高了。

从东衡获取“四桶金”的历史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要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共同富裕。这也倒逼我们村干部不能“吃老本”,更不能“躺平”,要继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

我相信,随着我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推进、德清县持续开展共同富裕县域样板建设,我们东衡村的“第五桶金”马上就能挖掘出来。

杰克集团副总裁阮振华:

抓住时代给企业的机遇

本报记者 谢丹颖 通讯员 李景东

最近这十年,是杰克也是我个人快速成长的十年。杰克集团十年间营收增长了3.4倍,2017年成功上市,已成为全球缝制设备行业的“隐形冠军”;而我也从一名归国留学生成长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十年间,我们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给企业创造的机遇,也享受到了台州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这十年,是我们与台州共生共荣共成长的十年。

十年成长中,我感受最明显的是杰克在台州的“小伙伴”变多了。我印象很深,早年杰克需要一些零部件,得去市外、省外甚至国外采购。但现在,据粗略统计,我们已带动台州100多家供应商共同“固链、强链、延链、补链”,零部件几乎100%实现了国产化。

这一变化得益于台州。通过小微金改和民间投资这两大“国字号”改革,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台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民营制造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重点实施“456”先进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推进了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夯实了民营制造业的基础。很荣幸的是,以杰克为龙头企业的智能缝制设备产业,就是其中的“4”——4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之一。我们抓住机遇,在台州湾新区投资建设产业链完备的缝制设备全产业链园,实现研发技术、人才资源、仓储库存等与配套企业的共用共享。

这些重磅改革,我们企业家朋友也会经常进行学习和讨论。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深受鼓舞。

创新,是杰克的核心理念。这十年,台州乃至浙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数字化手段的使用,成效明显。乘着台州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的“东风”,我们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眼下,杰克已拥有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重点企业研究院。截至去年底,我们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从十年前的214件跃升为2435项,2021年的研发费用占到销售收入的6.35%。

十年来,台州一直在以政府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例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装消费需求被抑制,缝制设备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杰克第一时间便享受到社保费率降低、减免、返还等一系列政策,降低了用工成本。这一项仅今年就受益近2500万元。另外还有税费减免,今年1月至4月,杰克的增量留底退税就达1.2亿元。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台州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的“加码”更是未见停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受办分离”改革、“无证明城市”建设……以前是我们希望政府做些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现在政府的改革都想到企业前面了,各种服务、办事又快又省事。以杰克缝制设备全产业链园一期项目为例,不到一个月便完成了通常需半年的审批任务,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仅用了29天、从桩基进场到竣工投产仅历时13个月。

回顾这十年,我愈发感受到改革创新对企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楚什么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如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我对杰克继续做大做强、对台州创建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充满信心。

e002ccfcbda7c83d4033780545c1077d_zjrb2022091400004v01b002.jpg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十年成就 (2012年至2021年):“数字浙江”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浙江全国第1。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浙江全国第1。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一批开创性成果,迭代形成“1612”体系构架,开发建设143个重大应用,形成一批重大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