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均衡发展的独特解法
发布时间:2022-09-20 07:06:13

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盘上,每一次落子都关乎全局。

近年来,面对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等难题,浙江以缩小差距为目标,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浙江把山海协作作为补齐山区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自2002年起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从消薄飞地到产业飞地、科创飞地,一部厚重的新时代“山海经”持续迭代升级,记录着山区26县不断增强“造血”能力的点滴。

不久前,缙云县摘得山区26县首个省“科技创新鼎”。县域内3个科创平台联动上海、杭州、深圳3个科创飞地,构筑起小县大创新的动力引擎。山海之间,浙江闯出协调发展的全新空间,汇聚起发展的更强合力,每年滚动推进300个山海协作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群山孕育的潜力不止于此。通过创新实施“一县一策”,浙江正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文成县,飞云江水见证了娃哈哈、旺旺等水产业新项目的落地;龙游县用已有的特色产业做“磁石”,吸引生态化、低碳化项目共绘产业链全景图……

“城里有的,我们农村都有!”在浙江,城乡融合是一招“妙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和产业发展方式不断革新,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已从2012年的2.37缩小至2021年的1.94,城与乡这道时代课题,浙江悟出了独特解法。

推动环境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浙江自2003年启动实施的“千万工程”不断深化路径,向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目标进发。在杭州,临安“天目月乡”、淳安“大下姜”、萧山“共智富”等首批10个共富联合体走出了区域联动的新步调;海盐县雪水港村正以数字赋能探索“低碳村落”的规划图景,酝酿一场从“美丽”到“未来”的乡村跃迁。

拉高收入底线,浙江动态调整扶贫目标和体系,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高山之上,新的故事线已然开启。景宁县在海拔600米之处划出一条“幸福线”,云雾缭绕的纯净生态,孕育出闪亮的“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在磐安县,一套为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的生态种养方案从1.0版“长”到3.0版,拓展至全县域的“我们的幸福计划”,是农民加速奔向共同富裕的平台。

以“扩中”“提低”改革为牵引,浙江聚焦九类人群、八大实施路径,瞄准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领域率先推进重大改革,集成政策工具箱。聚焦“三农”主战场,当下,浙江正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打出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四套组合拳,力争让农民的腰包更鼓、村集体经济更壮。今年9月,又一项全国创举诞生——龙港市将农民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

补齐短板、凝聚合力、创新机制、民生兜底……十年间的一步步妙棋,为一个更均衡的浙江埋下伏笔。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祝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