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十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我们这十年·来自浙江基层的报告】良法善治,维护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22-09-22 08:10:59

总书记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建设法治浙江;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提高法治化水平。

十年成就(2012年至2021年)

■法治浙江建设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创新引领优势进一步凸显。2021年法治浙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2.26%。

■制定修订修改法规293件,与前十年相比增长43.6%,形成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等一系列创制性立法成果。

■成为全国唯一“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市县专业执法队伍种类数量从平均16支减到8支,精简率达50%。

■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瑕疵率从0.52%降至0.18%,成为司法文明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全省创成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高水平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浙江要让法治这一手真正硬起来。

回眸十年发展历程,率先开启法治中国建设在省域层面实践探索的浙江,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砥砺前行,取得了丰硕充盈的实践成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一张张法治“金名片”更加闪亮,一个个“全国领先”不断涌现,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

十年,法治浙江建设亮出哪些新招?百姓又有怎样的获得感?一起来听浙江人的法治故事。

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鹏:

从怕到盼,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

去年11月,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成立。这是黄岩区实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后,成立的第一支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我也因此有了一个新身份——北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

浙江是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黄岩区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我和队友经常感慨,我们站在了改革的最前沿。

改革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群众对我们的称呼上。我听老队员讲,十几年前,他们还常被群众叫作“城管”。很多人对这个词语的印象其实不那么好,也存在一些误解。如今,随着综合行政执法领域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人习惯喊我们“执法队”。

在我看来,称呼的变化,反映的是法治政府建设日渐深入人心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此前,我担任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北洋中队中队长时,遇到部门执法权限之外的违法事项,经常有心无力、有苦难言。

乡镇(街道)原先在很多管理类目上没有执法权,联合执法又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和环节,稍有不慎容易引发矛盾冲突,最终损害的其实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真正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现在我们执法队有44人,由镇长兼任队长,承接16个领域537项行政执法职能。队里还配置了9个区级部门的下沉人员,方便跨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即便没有执法权的事项,我们也能通过证据共享、内部协调等机制,更快速地交由相关部门处置。

改革带来的执法能力和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今年8月,我们接到举报称镇上一家水泥搅拌站无证生产。我们很快召集发改、自规、环保3家部门联合上门。现场执法后,这家水泥搅拌站2天便完成拆除整改。这在过去至少要半个月。

一系列法规和制度的出台,也让我们工作的底气更足。浙江率先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出台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黄岩区出台制定了依法行政、执法办案、协作配合等8方面50项制度汇编,梳理“综合查一次”清单40条。我所在的北洋镇也在全省率先出台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怎么查,怎么处置,都有了依据和规范。

当然,我们也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如今,行政执法事项大幅增加,仅梳理出来的高频事项就有93项,辖区也突破了地域限制,涵盖了一镇三乡以及长潭水库库区。但大家的干劲都很足。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企业主看到我们说,“原来怕你们来,现在盼你们来。”改革后,我们一改过往多部门多次上门检查的情况,推出“综合查一次”给企业减负,针对信用好的企业,我们半年查一次。检查时,我们还会收集企业诉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以来,我们就收集并协助解决企业留抵退税、稳岗用工、法律援助等诉求52条。

从“怕”到“盼”,我想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

杭州互联网法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员额法官陈蓦:

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

马上要开庭了,庭审现场却只有法官。审判庭没有当事人座席,原、被告双方以在线视频方式出现在了电子大屏上。通过视频,大家各自陈述、质证、辩论。证据早在开庭前就已上传,一键点击就能在线查看。庭审结束,文书可以通过电子方式直接送达。

浙江在全国率先创新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打造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让这样的画面成为我和同事的日常。

时间回到2016年,浙江高院首次提出设立互联网法院的改革设想。不久后,我当时所在的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就接到了先行先试的筹备重任。

筹建互联网法院,算得上前无古人。前期,我们到高校、互联网企业、政法机关等做了大量详实的调研工作。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经济发达的同时,涉及电子商务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杭州各基层法院受理电子商务案件从600余件增加到上万件。

涉网案件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给司法工作带来新挑战。改革就是要不断满足群众对司法的需求,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我们在筹备改造中有别于普通法院,减少法院的立案窗口,扩容机房,增设各种信息化设备,设计首个互联网审判法庭,铺设的各种线缆更是普通法院的3倍,在硬件改造上率先“互联网化”。同时,深入推动信息化在司法中的应用,探索打造全流程在线的诉讼平台,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庭审、宣判等审理全流程在线化。这是互联网审判实务工作开展的基础。

2017年8月18日,经过不到一年的筹备,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一个全新的法院诞生了。

揭牌当天,审理的第一案就应用了全流程在线诉讼平台。双方当事人分别在杭州和北京通过远程视频参加开庭,笔录由语音输入系统即时形成,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庭审。此外,利用平台提前进行了诉辩交换、举证、质证,审判效率也大大增加,整个庭审只持续了约20分钟。

互联网法院成立的第二年,我们又再造诉讼流程,进一步推出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异步审理模式。当事人可以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步地参与诉讼活动,还可以在规定时间通过咨询专家、律师获得专业答复,保障诉讼权利。

从建立互联网法院开始,这些年我们在个案裁判、治理规则、司法技术应用、审判方式变革等方面不断试水探路,让法院审判更加智慧。比如,创建深度运用大数据的电子送达平台,先后上线电子证据平台和司法区块链平台,创立疫情期间“在家在线”审理模式……最让我们骄傲的是,在总结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试点经验基础上,北京和广州也设立了互联网法院,浙江这项司法改革走向全国。

这些年,为了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让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浙江还创新推出共享法庭、移动微法院等举措,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也坚信,未来还将会有更多创新,不断提高司法为民、便民的深度、广度和精度。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钱祎 王璐怡 黄彦 陈久忍 县委报道组 朱敏 共享联盟遂昌站、黄岩站 雷晓云 詹成 牟浩 通讯员 杭互法   编辑:郑海云
十年成就(2012年至2021年):法治浙江建设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创新引领优势进一步凸显。2021年法治浙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2.26%。制定修订修改法规293件,与前十年相比增长43.6%,形成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综合行政执法条例等一系列创制性立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