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焦点访谈丨奋斗创造奇迹 力量源于团结
发布时间:2023-01-02 16:38:11

2022年12月31日晚,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连续第十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聆听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人们感受国家发展的脉搏,回忆难忘的中国瞬间,也看到普通人奋斗的身影。“每个人都不容易”“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辞旧迎新之际,习主席的话温暖人心,带给人们坚定前行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每年习近平主席都会发表热情洋溢的新年贺词,这些年每次听习主席的贺词都倍感振奋,我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他的贺词既朴实又深刻,每次都充满着振奋人心的正能量,对激励我们前行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推动。

image.png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2022年发生最大的一件事情是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宣示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行。这个会议的意义太重大了,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2022年是我们经受巨大考验的一年。这一年,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很多来之不易的成绩,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为企业纾难解困,都是全国上下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我们一直强调稳中求进,这是我们的总基调,我们首先稳住,在稳的基础上才能够往前走,我们每走一步都非常稳健,这种稳健就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制定的政策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往一个方向去,拧成一股绳,所以才能产生这样的力量。

2022年是中国进入疫情大考的第三年。与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中国始终坚持一个重要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在抗击新冠感染疫情面前,我们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新冠疫情作为一种变异性病毒,它在不断变化。早期,当它的传染性和毒性都非常强的时候,我们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这几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政府最好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但是随着病毒的发展以及形势的变化,我们也要审时度势,因势而变。

面对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主席给这个特殊战场上不畏艰辛、勇毅坚守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点赞。他还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并继续给大家加油鼓劲儿。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真正克服当前这个困难,我们才能用最快的时间,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这样我们就能像过去一样生活,真正走入正常。

精神的传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战胜世所罕见困难的光辉岁月,感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习近平主席是非常注重历史对我们今天启示的,是一位有着深沉历史感的领导人。所以我们注意到,不仅仅是这次二十大之后,每一次党代会之后,习近平同志都会到一些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比如说十八大之后他去了西柏坡、遵义;十九大闭幕不久,当时的七名政治局常委去了中共上海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习近平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去,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无论我们遇到多大困难,都会矢志不渝沿着我们已经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那么,今天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中国呢?

北京冬奥会、中国空间站、第三艘航母、C919大飞机、白鹤滩水电站……一个个年度关键词,记录着人们对2022的回忆,这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就是特别善于进行战略规划,特别善于把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我们一个一个梦想变为现实。尤其在去年这样的困难情况下,我们依然向世界奉献了一届堪称完美的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国际空间站等都走到了世界科技的前列。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党充满信心。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我们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就是能够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不断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能够在体制机制各个方面形成新的活力,让我们的体制机制的活力迸发出来,从而带动各方面主体的活力再显现出来。

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为过去一年发生的地震、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揪心难过,但他也提到,那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总是让人们倍增前行的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中国人是什么?中国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人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是多难兴邦。这些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这些思想的传承,直到今天也是激励我们强大的民族力量。习主席讲,每当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每每念及中华民族的这些血脉相传的精神,都让我们倍增前进的信心,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民族力、文化力的强大作用。

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主张: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这强调了中国跟世界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尽管现在出现了经济全球化逆风逆流,有的国家想“脱钩断链”,搞“小院高墙”,但是从中国的发展来讲,我们始终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而且会越开越大,中国秉持着跟世界共赢的态度。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明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两大关键词,一是奋斗,二是团结。他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辛向阳:没有奋斗,我们很难实现宏伟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所以奋斗对我们未来意义非常重大。这个奋斗包括要攻坚克难,前进中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以奋斗的精神踏上未来之路,以奋斗的状态赢得未来的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中国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这14亿多人能够高度团结,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我们对党和政府、对党的大政方针、对我们今天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充满信心,一定要有高度的认同。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我们就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青年兴则国家兴,明天的中国,习主席将希望寄予青年。他希望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王向明:青年人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怎么样,内在道德水平怎么样,能力怎么样,不仅决定着今天的中国,更决定着未来的中国。所以习主席的新年贺词落脚点落到了青年上,反映了我们党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我们党一代一代传承,我们党的领导人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也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担起重任,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先锋。

2022,风风雨雨,14亿多人一起走过。2023,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这崭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