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吉林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发布时间:2023-02-06 00:04:31

人民日报讯 畅通沟渠、挖沟清淤、平整土地……在吉林省梨树县的黑土地上,经过冬修水利,田间沟渠变宽变深,纵横交错。眼下,剩余田间沟渠修复陆续启动,要赶在春耕前全部结束。加强黑土地保护、兴修田间水利……产粮大县梨树正为今年粮食高产稳产打牢基础。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16.16亿斤,比上年增加8.3亿斤,再创新高。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殷切嘱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改良盐碱地,努力多产粮、产好粮。

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283万亩,平均增产约3%

天气回暖,田野里积雪只剩星星点点。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玉米秸秆覆盖一地,秸秆根部扎在地里。

步入示范区,路边一处玉米地被挖出深坑。土层里满是大小不等的孔洞,玉米根系丝丝络络,扎进土层最深处能达1米多。

“去年夏季经历了少见的大雨,咱们为啥依然能丰收?”下到坑内,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向泉眼沟村农民张文镝讲解起“梨树模式”的好处,“秋收留在地里的这些根系腐烂后,变成了通水的渠道,能起到抗涝作用。”

“这些年通过秸秆还田,黑土地越来越通透。”42岁的张文镝,2012年开始经营该地块,尝到了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梨树模式”的甜头,“玉米平均亩产从2012年的1200多斤上升到去年的1600多斤。”

“10年来,试验田土壤含水量从20%增加到40%,减少土壤流失80%;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超过100条,是常规垄作土壤的6倍。”王贵满见证了保护黑土地的成效。

在梨树县小宽镇文忱农资专业合作社,金灿灿的玉米把“粮垛子”堆得满满的,检修维护后的大型农机具整齐排列。

“加入‘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后,垄距调整,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作物的光照、通风条件也有改善,保障了丰收。”合作社负责人姜文忱说,去年岗地玉米亩产将近1900斤,洼地也在1300斤以上。

“梨树模式”于2021年春耕时启动升级建设,以300公顷集中连片土地为一个单元,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单元”,精确配置农资、农机和作业人员。“以‘梨树模式’为代表的保护性耕作能平均增产3%左右,干旱地区增产效果更明显。”王贵满说。

吉林省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4%,贡献了全省80%左右的粮食产量。“吉林省将黑土地保护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全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增长近5倍,居全国前列,去年达到3283万亩。

累计建成4400万亩高标准农田

站在公主岭市八屋镇长山堡村村头,远远望去,大块田地开阔平整,黄色机井房星罗棋布。一辆辆农机往来穿梭,正忙着打包秸秆。

“以前种地,旱涝靠天,农机下田没路可走。”谈及粮食丰收,种粮大户张洪武说,“如今田里打了井、铺了路,还配套了电力设施,大型农机来去自如。遇到干旱,打开抗旱机井连接管道,随时灌溉。”

“目前,全村1.7万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长山堡村党支部书记郝运来告诉记者,“规模化经营能够节本增效,种田大户都在扩大种植面积。就说张洪武,经营地从30亩扩大到了300多亩。”

在公主岭市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田块方方正正,3米多宽的机耕道平整伸向远方,连通田间的水泥灌渠纵横交错——过去不规则的田块,如今变成了“万亩田”“高产田”。

“在农田里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集中连片、沟渠相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样。”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繁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产出能提高10%至20%,劳动成本亩均可降低50元。”

2022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其中包含1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资标准3500元以上。至此,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50.7%。

改良近210万亩盐碱地

冰雪消融,春耕前汩汩清水从嫩江引入镇赉县哈尔淖水库,随后顺着四通八达的灌渠来到大屯镇任志国的稻田中。

72岁的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经营着6750亩水田:“当初,我手上大部分是盐碱地,每亩地产粮几百斤,如今达1300多斤。盐碱地变良田,咱的弱碱米连年丰收。”如今,合作社“老任头”弱碱米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

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川”。地处我国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的松嫩平原盐碱地,镇赉县305万亩耕地中,曾经超半数为盐碱耕地。去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年产水稻20亿斤,已连续5年成为吉林省产稻第一县。

镇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明介绍,得益于水利工程建设、选择耐盐碱品种,镇赉通过“以水压碱”“以稻治碱”,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

通过实施生态水利、西部土地整理等多个项目,吉林省不断改善西部农业生产条件。“截至去年,全省共改良盐碱地近210万亩。得益于此,去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95.7万亩,净增量居全国前列。”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着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建设,“黑土粮仓”建设正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