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信心源自哪
发布时间:2023-03-15 22:54:52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一句“长风破浪,未来可期”迅速登上热搜。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总理用这8个字概括中国经济前景,既亮明了新一届政府的积极态度,又彰显了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越是风高浪急,越需要信心激励。“中国号”巨轮新的航行,离不开扬帆的自信。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老是唱衰发展形势,热衷发表或者传播会动摇人心的信息和言论,他们总是要泼上一盆冷水,持“不看好”的态度,甚至还自以为很聪明、有远见。这到底是为什么?不禁要问,“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信心源自哪儿?

“后疫情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外部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根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世界经济增长2.7%、通胀率6.5%,全球货物贸易增长1%,将明显低于正常年份,如何稳增长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考验。

与此同时,多家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这无疑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鲜明信号。这个信心,是对各项稳定向好的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可。

信心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常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可以说,对发展形势的信心,源自认知上的高度清醒。反过来说,有的人总是以一副“悲观主义”的面孔看中国之未来、谈发展之前景,甚至总是一味唱衰中国发展,也绝对不是偶然为之。每到关键节点,总有这样那样的杂音噪音,企图动摇社会信心。笔者以为,这背后有以下几个原因。

先说制度的较量。岁月静好的另一面是暗流涌动,意识形态的斗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就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例,此前,“浙江宣传”在《别让“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经济》一文中就分析到,改革开放已有45年,但时至今日,仍有形形色色的“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经济发展,这些论调看似站在“专业角度”讨论经济问题,深层次的目的是含沙射影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企图引发争论掀起社会思潮,动摇发展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其实,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一直非常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多新领域新赛道有待开拓,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再说思维的桎梏。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冠疫情尚未消除,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全球粮食、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我国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仍在不断增多。此时,我们就要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思维来看待现实。危中育机、危可转机,大国崛起总是在危机动荡中加速实现的。古人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关键要把信心装进行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最后说自信的缺失。回望中国历史,“仰视”的国际观曾长期成为主流,如今网上依然不乏有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一路走来,我们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国之治”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一年内三位首相“走马灯”,还有一些西方国家每逢政府换届,政策就被重新洗牌。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像“两弹一星”、“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等世界级奇迹,以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出的伟力,都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充满信心,没有理由不“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战胜。对于弱者来说,困难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而对于强者来说则是磨砺信心、砥砺前行的“垫脚石”。只有经过困难的“润色”,信心的“成色”才会更足,发展的成果才显得更为珍贵。

总理在记者会上讲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四个典故。这些典故正是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给我们当下增强发展信心、解决发展问题带来深刻启迪。

比如“大禹治水”,它让我们相信人定胜天,只要不惧艰难、智慧应对,最终定能征服困难。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大国,决定着我们的发展和治理一定比其他国家更有难度。不管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矛盾,还是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的攻坚劲头,因势利导、化堵为疏、克难攻坚。

比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攻克的困难,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敢想敢干,坚持不懈,最终定能让人刮目相看。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我们又“搬走”了绝对贫困这座大山,等等。这些大山,哪一座不曾让人望而生怯?哪一座不是当时看起来无法攻克的?但是,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最终定能把阻挡我们发展前行的一座座大山都搬掉。

比如“精卫填海”,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之时,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永不屈服、永不放弃,定能积小胜为大胜。比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迎难而上,研制大型计算机,勘探大庆油田,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到如今实现了“蛟龙”下海、“天眼”探空、“嫦娥”奔月、“北斗”棋布……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不彰显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接续奋斗的风采。

比如“夸父逐日”,告诉我们要胸怀大志,为了梦想勇敢执着、不停奔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共8.6万余人,长征胜利最后保留下来的兵力只有3万多人,当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却十分强大。面对飞机和大炮,我们拿小米和步枪,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不管逐梦征途中有多少坎坷崎岖,我们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从来没有变,我们为了梦想勇于探索、全力追逐的斗志没有变。

说到底,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二字。信心就像曙光,照亮了在磨难中成长的道路;信心就像号角,催促着从磨难中奋起的步伐。如果连迈出第一步的信心都没有,即便拥有再好的基础和资源,最终发展只会停滞不前、陷入泥沼。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创业的条件,关键要有谱写创业史的信心。可是,信心源于何处?

在柳青的《创业史》里,主人公梁生宝有句口头禅,“有党的领导,我慌啥?”

疫情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抗疫,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来新高的情况下,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事实证明,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抵御风险、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

同样是在小说里,关于“梁生宝买稻种”有这样一段描述:“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经历过大风大浪,什么困难都不用怕。从苦难到辉煌,中国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压倒。尽管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办法地遏制、围堵、打压,但我们不信邪、不怕压、不避难,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以上,去年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因为我们有信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创业的历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丰收的场景总是预示着新一轮的耕耘。

发展的脚步,什么时候都不会停。今天的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我国有14亿多人口,占全球总人口规模的近20%,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是世界第一大实物消费市场;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长风破浪,未来可期”,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

稳发展,关键是要稳信心;稳信心,说到底是要把思想的迷雾廓清、把心中的“灯塔”点亮。

明辨走过的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曾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证明,20世纪末社会主义的失利,并不是各种反共产主义者喜欢说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计划的失败’……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能力应对时代的一切挑战,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旁观者尚能够看清这一点,又何况亲历者?我们需要更加理直气壮地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历程说明白,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说清楚,把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背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说透彻,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看清脚下的路。当有人企图用“民主”“人权”的大棒阻滞中国发展时,我们就要低头看一看,脚下的路是一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初心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别有用心者费尽气力“唱空”中国时,我们不妨翻翻数据、瞧瞧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超12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增长5%左右的发展目标,我们的“太空之家”正遨游苍穹,国产航母正劈波斩浪,国产大飞机正翱翔蓝天……这是一条梦想接连实现的道路。唯有如此,面对攻击非难和迷惘质疑,才能步履坚定、笃行不怠。

走好前行的路。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守护人民幸福安康以及发展好民营经济等重大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都是我们前行道路的当为之事、必为之事。只有锚定目标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下去,才能最终穿越惊涛骇浪,抵达成功彼岸。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一时一事或有颠簸,但长远看,总是东风浩荡。依靠坚定的信心,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靠着坚定的信念,我们还将跋山涉水,在奋跃而上中创造新的伟业。

来源:浙江宣传   作者:之江轩   编辑:管鹏伟